nbsp; 可不就是一箭三雕吗?
首先宋节虽说立了大功,但终究是朝中新贵,皇帝都还没来得及了解宋节,甚至没能说上一句话呢,这样的人,若是给自己戴了绿帽子,皇帝的第一反应自然就是灭他个九族。
哪怕顾忌着宋节现在立功不能太动他,但将这笔账几下,不给宋节升迁的机会,待往后风平浪静了,宋节泯灭于众人了再算后账一样可行。
毕竟当朝皇帝并不是个大气的性子,宋节结局必死。
其二便是刚为宋节表功的四皇子也得被打脸,被皇帝疑心他看人的能力,甚至怀疑四皇子是否从一开始就别有用心。
四皇子如今正得圣心,如何能经得起皇帝这般猜疑?皇后与大皇子不就是在皇帝日复一日的猜疑之下,才最终落得这个下场的吗?
最后能得好处的便是张贵妃,谁不知道丽嫔最近独得恩宠,虽在位分上还比不上张贵妃,但在一应待遇上,皇帝屡屡破例,这在往日都是没有的,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在朝堂上,皇帝有意提拔丽嫔父亲,委以重任,可见对其父的信任。
后宫中自从皇后被废后,就是张贵妃一人独大,张贵妃人前很能端得住,大规矩上出不了错。
但在私底下拉帮结派,栽赃陷害她首当其冲,张贵妃长相平淡,属于在人群中绝对不起眼的那种,能坐到如今的位置她自己也清楚多是靠了家里的本事,她有超然与众人之上的家世,然她心底不是不嫉妒那些长相出挑的女子的。
尤其像丽嫔这种长相艳丽的,一双狐狸眼就将皇帝从她宫中勾走。
张贵妃知道,丽嫔的父亲并没有什么大才能,所以丽嫔可以说完全是靠脸上位的,这样的人,张贵妃如何能不恨?
为此张贵妃没少撺掇御使上奏弹劾丽嫔,奈何皇帝越老越不肯听人劝,为此还特意冷落了张贵妃一段时间,所以前段日子张贵妃被皇帝禁足并不是众人所猜测的为了四皇子,而是为了丽嫔。
所以二皇子才会将选中丽嫔,宋节了然。
那内侍急着要将此事汇报给四皇子,也没在这久待,只不过在离去前犹豫看了宋节一眼。
宋节仿佛明白他要问什么,“我与二皇子不熟,他有臆想症。”
不管是原主还是现在的他,都与二皇子没什么接触,虽然原主之前被人骗去小风馆,但当时也只是见了二皇子一面,原主那么受惊完全是被这小风馆中的尺度给吓了一跳。
毕竟他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经历过这种事,那天眼中所见可以称得上是颠覆三观了,世界观破裂,加上还有杭怀在一旁威慑恐吓,原主以为自己真的会沦落成小风馆中小倌的下场,不怪原主状若疯癫。
内侍也不知是信还是没信,宋节没再多做解释,四皇子若有心想查,自然就能知道一直都是二皇子在剃头挑子一头热,宋家一直在有意躲避二皇子。
等内侍走后,宋节才步履缓慢的走回酒宴所在的宫殿,他记性不错,早就将之前那个叫小六的内侍走过的路线记下来了。
第163章 二皇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