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镇河的神器——江心…[1/2页]
农家傻女要逆袭
露生凉
他探手一捞,捉住一片柳叶。
被溪水浸泡过后的柳叶,湿淋淋水漉漉,更显薄翠鲜亮——只是,这片柳叶怎会生了这多孔呢?
他将柳叶摊在了掌心。
白皙的手掌,翠绿的树叶——“何如当初莫相识”绿底白字跃然而出。
这不是一句诗吗?
谁人刺上去的呢?
有意思!卢景裕又伸手去溪中捉叶子。
一通乱搅后,果然又捉到几片,全部摊在了掌心。
竟然片片都有一句诗。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
看着看着,那张薄冰似的面孔渐至冰消玉碎,浮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相思欲寄无从寄,片片柳叶儿替。
这是谁家的小娘子呢?
她的这份相思又是要传给谁的?
卢景裕微眯了眼——
一个娇俏妩媚、春心萌动的小娘子在他眼前若隐若现。
水面上的柳叶一阵阵,忽多忽少,源源不断。
卢景裕忽然起了探究之心?
他便让船工撑船逆流而上。
船行至溪柳村时,远远便见水边蹲了一个人,只是船转了个弯,再驶至近前时却又不见了踪影。
他忙四处张望寻找,只瞥见一抹纤细、水黄色的身影消失在曲折的村巷之间。
船过溪柳村,水面上再也没了刺着诗句的柳叶。
卢景裕怅然的命船工停下、返程。
*
元月连着在溪边吹了几日的河风,身体发热了。
祝娘子来看望她时,忍不住狠狠数落了她一通:“好好在家养伤吧!长生他又不是不认得家门?非要跑出去吹着野风的等。”
祝娘子唠叨的样子像极了一个人。
元月仔细回想了一下前世,却并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
那么这种熟悉的感觉定又是来自于原主的那部分记忆了。
嗯!难道是原主的师父?
她在原主的记忆库里仔细找了一下。
原主的师父从来都不会如此唠哩唠叨的劝说她,而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训诫。
那是谁呢?
元月暂且丢开,也不再去溪边。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的日子里,她在院中支了一个软卧,斜靠着晒晒太阳,补补钙。
这具身体再不好起来,家中就要揭不开锅了。
仅指望那二十几棵黄瓜,还有十来棵茄子的收入,哪能行呢?顶多够塞自己和二郎的牙缝。
她早盘算过,至少要在这院子里开辟出三四分的菜地,专门种植温室菜才可以维持自己和二郎的正常生活开销。
所以,她要快快好起来。
暖暖的阳光晒得人昏昏欲睡。
朦胧的意识中,突然闪出一个模糊的人影——
一个端庄美丽、满头银发的妇人,温柔和谒的看着自己。
她是谁呢?
为什么觉得很亲很亲,就是是自己的一个亲人呢?
难道是阿娘?
不大可能吧?
自己应当同师姐一样,都是在襁褓里时被师父捡回兰若寺的,从未见过阿娘,又怎会有阿娘的影响记忆呢?
……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元月体内属于原主丢失的那部分记忆,正欲冲破封印决堤而出了……
元月醒来后,打算抽空去趟兰若寺。或许那里,能有帮助恢复原主记忆的线索呢?
*
不知不觉间,长溪的疏浚工程也即将进入尾声。
那河道比之从前,更为宽阔,更为通畅。
河岸两边,也栽了不少的花草树木,比之从前甚是美观!
除此,还有一个更大的新闻在村子里传开。
那就是等到长溪清淤疏通正式竣工后,官府会在溪上举行祭河神仪式。
因为这次的洪灾,淹得最厉害的莫过于这十八里长溪岸边的三个村庄:上溪村、下溪村、还有处在中间位置的溪柳村。
所以,官府特地选了长溪作为祭河神的地点。
祭河神吗?
村里的人开始八卦起来。
“祭河神,赛龙舟,不是每年端午节时的事吗?”
“是啊!眼下洪灾刚过,还搞这么大的仪式,先不说劳民伤财了,咱们老百姓也没那个心情参加啊?”
“这官府里的人就是吃饱了撑得慌,想一出是一出。”
“唉!走了一个贪官,又来一个昏官。”
“怎么?现任的节度使不是从前的那个吗?”第17章 镇河的神器——江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