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元月意想不到的是,溪柳村的人大多数都是同祝娘子一样的想法。
“葡萄哪能跟粮食比?种那么多,费地。种个一两棵,到时收点果实解解馋就行了。”
“啥?你说卖钱,比粮食还贵?怎么可能?”
甚至还有人说,葡萄架下容易藏鬼,一棵也不肯要。
全村送遍,一筐苗只送出十几棵。
元月很郁闷,幸亏自己没有多挖,否则还要回去重新栽一次。
看着一地的苗,元月只能等它们再长大些,另作打算。
后日便是年三十,地里的黄瓜长长短短,少说也有百十斤。除去西湖歌院定得一筐外,其余的怎么办呢?
看黄瓜这势头,不及时采摘,便会长成老黄瓜,那时就难卖了。
而年三十这天,市场也基本歇业,没人再出门购物。
自已得趁着明日将地里的黄瓜全部卖出去,不然等到过了正月初十开市时,一地的老黄瓜谁要?
元月去找辛二郎,让他明日同进城,卖黄瓜去。
过年,谁都愿意多花点钱,丰富一下年夜饭的。
辛二郎,蔫蔫的坐在院门前的一块大麻石上,很不得劲。
“二郎,哪里不舒服吗?”元月奇道。
“阿姐,阿耶他们是不是已经死了?”话毕,泪水瞬间盈满眼眶,,“都这么久了?中秋没回,赛龙舟时也没回,现在就要过年了,怎么还不回呢?”
闻言,元月只觉脸上木木的,好一会才弯腰在他身旁坐下。
“二郎,我也不知道。”
“阿姐,你现在这么聪明,连溪水里有毒都能猜得出来,怎会不知道呢?”辛二郎抹了一把眼泪,悻悻问道。
元月苦笑一声:“你也说了,过年怎么还不回来?过年,都不回来,我想以后他们真得不会回来了。”
辛二郎“哇”得一声哭了起来,“阿姐,你以前不是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吗?怎么现在又变了?”
元月摇了摇头,欲说无语,欲哭无泪,只是将手搭在了二郎的肩头,道:“我会陪着你的,一直陪着,直到你长大成人。”
“阿姐”,辛二郎揉着眼睛,“我想阿耶,我想阿兄。”
元月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牵起他的手往家里走去:“二郎,也许阿姐的判断也是错的呢?再说,他们不回来,并不代表他们就死了啊!或许在某一个地方,快乐的活着呢!”
“那他们为什么不回来?”阿郎锲而不舍的追问着。
“或许有他们的苦衷吧!”元月打了洗脸水,替他擦去脸上的泪痕,嘱咐道,“今晚早点睡吧!睡着了,便会梦见阿耶和阿兄。如果他们是来同你告别的,就可能——”
“可能什么?”辛二郎抽噎着问。
元月吞吐道:“就——真得去了幸福快乐的地方,从此不回来了。”
“他们为什么不来接我们一道去?”
“可能——”
元月将辛二郎安顿上床,自己抱膝坐在榻尾道:“从前有一个和尚,他去西天求取令人长生不老的真经。佛祖说‘真经难得,你必须经受九九八十一难后,才能给你。少一难都不行。也许我们遭受的磨难还不够,所以暂时还不能去那个幸福的地方。”
“那个和尚求得真经了吗?”辛二郎坐了起来,瞪着眼睛问道。
元月点点头。
“那他长生不老了?”
“嗯!”元月再次点头,“他成仙了。”
“哦!”辛二郎躺下,扯过被子道,“阿姐,我明白了。”
*
黄瓜卖完,元月带着辛二郎去买了些肉、买了些熟食,又买了两斤小麦面。
二郎道:“是明日过年的吗?”
“嗯啦!”元月喜气洋洋道。
“太好了。明日又有油饼吃了。”辛二郎,欢天喜地道。
元月却道:“这面粉,我是打算用来包饺子的。”
“阿姐,你还会包饺子?你不是只会摊个葱油饼的吗?”辛二郎讶异道。
元月想了想,迟疑道:“其实,我只是不会做栗米饭,也不太会用你们的锅。”
“那你一直,都用得是什么锅?”
“总之,不是你们这们这样的。”元月想起前世,那琳琅满目的煮饭锅、炒菜锅,再想想辛家那只瓦缸一般的锅,只是敷衍道。
辛二郎低头同她走了一段,猛然抬头道:“我知道了,寺庙里的锅就跟铜鼎一样,是吗?”
元月嘴角抽抽,只能含混其辞的“嗯嗯嗯”。
*
三十这天,祝娘子来请元月和二郎去她家过年。
一则是因人多热闹;二则是为他俩饯行;三则其实是祝娘子体恤他俩半大的孩子,孤苦无依。
元月和二郎便将昨日买得熟食,带了过去。
俩家人坐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年夜饭。
席间,问及元月何时去节度府?
元月想了想:“过了正
第48章 葡萄架下藏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