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月信一向不准的她,这时才起了疑。
卢景裕亲自去德寿堂请了温乙,上门问诊后确定,元月的确是有孕了。
温乙笑着同他俩打趣道:“上次见面时你俩还未婚,这次再见,便有孕在身了。”
闻言,卢景裕笑了笑:“某的心事,从未瞒过老丈。”
卢老夫人这两日精神倍好,现在又听说孙媳怀了身孕,更是喜不自胜,冲他俩道:“按理,你俩成亲时,便应当去庙见和拜门的。不过,阿月现有身孕,行动不便,就免了吧!”
而当下,摒退了众人卢景裕向祖母说出了实情。
祖母道:“既然你有皇命在身,那且去忙你的。阿月,我会替你看顾着她的。”
元月闻言,心头一惊,道:“阿婆,我是要同景裕一道去的。”
“这怎么行呢?路途遥远不说,且海上凶险,万一你有个闪失怎么办?”祖母劝道。
元月则道:“有景裕在,我能有什么闪失呢?”
祖母却是坚决不同意。
元月再要说,祖母便流下了泪。
元月想让景裕帮她劝劝祖母,奈何景裕此刻也是同祖母一条心。
元月只得同意留下,眼睁睁的看着景裕带着种菜师傅的遗骸与《东游记》坐了海船,往西而去。
*
虽说扬州是故地,但元月却并没有重游的兴致。自打景裕走后,她便待在家里深居简出。
每日里不是陪卢老夫人说说话,便是同阿萄伺弄着园中的花花草草打发时光,在不就是估算着景裕大约到了哪里?
日子过得倒也不寂寞。
一晃便是一月过去。
园中的菊花渐渐枯萎,不再绿肥红瘦争奇斗妍。
元月便和阿萄挑了个阳光灿灿的午后,整理菊圃,修剪残枝、分棵、施肥。
秋日的午后宁静而又美好。
刚刚小睡过后的卢老夫人,坐在近处的廊下晒着太阳、喝着茶、看着她俩忙碌,心中沉淀着少有的天伦之乐。
这深墙大院里太需要这样活泼好动的小娘子,增添生机了。
心中如此想着,更是半眯着眼歪在榻上,任由她俩折腾着那片不大的花圃。
忙碌中的阿萄在偶然一次抬首间,瞥见院外的那座小山上不知何时,竟有一棵开着红艳艳花朵的树,且无一片绿叶。
“咦!那是什么花?娘子,你看!菊花都谢了,还会有什么花开?”
元月抬首,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
阿萄虽然只是一个小婢子,但自小便生在城里,后又进了将军府,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哪里见过乡野之物?
倒是元月前世便在乡间长大,对乡村物事多有了解。
她辨其形、观其色,笑笑道:“应该是柿子。大约长在偏僻的位置,无人发现,所以至今还挂在树上。”
“呀!要是没这院墙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去采了。”阿萄望柿兴叹,“看得见却够不着,多难受啊!”
元月笑道:“你若真想摘,那就从前门出去,再绕过来。不过是多走一段路而已。”
“开了后院角门过去就是,哪里要多跑路?”廊下,卢老夫人半睁了眼,呵呵笑道,“这挂在树上自然熟的柿子,凉津津、甜丝丝的,老婆子我瞧着,嘴也馋了呢!”
当下她便命人去开后院那扇长年累月都锁着的角门。
然后又道:“说是山,其实就是个大土堆。从前通运河时,挖出的土就地堆起来的。不过,站在那顶上能看见远处运河上往来的船只,倒也不错。”
正在整理菊圃的元月闻言,不禁再次抬首看向那座小山。虽不大一座,却也林木茂盛高大,显然是有些年头的。
阿萄嚷嚷着就要出去,更是撺掇着元月:“娘子也去吧!说不定还能看见卢郎子坐的船呢?”
众人哄笑道。
“你家郎子那坐得是什么船?怎么这么多日还在运河上?教他这速度,何时才能到得了大食,又何时能回?”
“阿萄说得也是,阿月你也去后山上看看吧!整日闷在家里陪我一个老婆子,也要沾上暮气了。”廊下的卢老夫人劝道。
有几分动心的元月,起身向着卢老夫人福了福道:“阿婆也去吧!秋高气爽,最宜登高。儿陪你一道上山看看,运河上的风光。”
卢老夫人看看外面的山,又看了看元月,含笑点头。
待元月三两下将菊圃中的杂物归置了,净了手,便过来搀扶着她一道往院外走。
阿萄则等不及的,带着两个小厮先行出去。
家中其他的仆妇、侍婢们则搬了胡凳、拿着斗篷、捧着茶水点心尾随在后,浩浩荡荡的出了角门。
角门外,竟铺有一条上山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直通山顶。
第140章 有孕在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