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飞奔赶回汾阳。
且说卓思慕当初自取其辱后,面上无光,欲悄悄离开汾阳。心下寻思留书离开,写好了书信放在桌面上,天不见光亮只身离开岳府。
汾阳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绕来绕去都没出城,倒是有一家卖酒的摊贩早早地摆开了阵仗。吆喝声和酒香味全都一股脑儿地钻进卓思慕的脑袋,从嗅觉和听觉侵蚀着她。在汾阳城转了很久,她也渴了,于是乎,卓思慕这个千金大小姐竟不顾身份什么的,坐在那破破烂烂的茅草屋子里,端着一碗看似清冽如水、实则热烈若火的酒就要往嘴里倒。
老板赶紧按住卓思慕的手:“大姑娘,您可莫要这样喝酒,大清早的对身子不好。”
卓思慕饶有兴趣地看着老板,这老板看起来六十好几,乱糟糟的白发随意地捆在了后脑上,面容还算得上是红润,因为长期饮酒而出现的酒糟鼻现在看起来可爱了许多。她慢吞吞地荡着酒碗,一脸不惑:“那要是咱们都不喝酒了,你这酒馆子开了作甚?”
“听姑娘口气,应不是咱们汾阳人?”他说话语气微微上扬,带着一种当地的自豪感。
南北朝时期,汾酒被作为贡酒献给皇帝,一举成名,这也使得当地人对酒有种自豪感。再者,汾阳临界平遥,两者相辅相成,商贾随处可见,可谓是富贵之地。
卓思慕垂下头:“那老板觉着我像哪里人?”
“江南女子嫩如水,江北女子豪千秋,我看姑娘既非江南也非江北。”
“说的这么悬乎。”
“姑娘口音像邯郸人士。”
老板的一语中的让卓思慕不由得钦佩起来:“听人说话就知道我是从何而来,那老板可知我要去哪儿?”
老板看了一眼卓思慕,慢吞吞地从锅里捞出一大碗东西,端给卓思慕,做了个“请”的动作。卓思慕皱起眉,看着热乎乎的羊杂割潜意识里摸了摸额头,老板道:“这可是咱们最喜欢的羊杂割,当年忽必烈也吃它。”
羊杂割用羊杂做成,自然蒙古人喜欢。但这八月天,天气着实炎热,再吃这样一大碗,饮着酒,岂不是要中暑?卓思慕将心中疑虑全都说了出来,老板“呵呵”大笑:“出一身汗才是对自己好,你时常憋着倒是闷坏自己。”
卓思慕恍然大悟,老板并没有点出她的不开心,只是用他的方式让卓思慕展开笑颜,不由得笑得出了声,追问道:“你还没有告诉我,我将会去哪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是要我去杏花村?”
老板摇摇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卓思慕皱起眉:“你这老板真是滑头,老是不给我答案让我自个儿找。”
老板装着酒道:“人生自然是自己找,难不成别人还能帮你?”
卓思慕暗道:“这老头好生奇怪,说些话都听不大懂,但好像很有意思一样。”
老板忽然笑了起来:“又来了个有缘人。”
第44章 42.有缘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