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没有别人,自己的办不了事吗?
李泰分析,薛平贵是边关元帅,无招不能进京,李治是配军,更不能擅自进京了。所以,他们与皇上之间的联系就全靠了驿站。所以从驿站一定能打开缺口!
这就是他之所以放下自己的身价,以堂堂王爷之尊,竟然去结交驿站的底层送信员的目的。现在,这目的终于达到了。
偷看完了信的内容,小心把信封原封不动的封好。李泰突然有了一个感觉很好的想法。自己什么也用不着变,只要把这信的速度改变一下,会怎么样呢?
比如,给这封本是普通信件的请罪书贴上羽毛,让它走快一点,抢先到达皇上的案桌……李泰想象着父皇看到这封信时的反应,那一定是很生气暴怒的。父亲生气暴怒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当然是杀人!
作为儿子,一个一心想要上位的儿子,李泰对自己父亲的一举一动那都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的。
所谓一份付出肯定就会收到一份收获,李泰的研究当然有了结论。自己的父皇李世民是一个很是固执,并且很是冲动,想到什么,立即就做,不考虑后果,雷厉风行,从不犹豫的一个人。
比如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杨广为修运河,加重百姓负担横征暴敛,致使很多百姓造反。由于杨广跟李家是亲戚缘故,杨广对李家还是不错的,委以重任。所以,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对造反很是犹豫。
可李世民则说造反,就立即率先造反了。儿子都造反了,倒逼得李渊也不得不反。
所以说,李渊对李世民这个儿子是不怎么喜欢的。没有哪个做父亲的会喜欢一个不听自己话的犟儿子。他立自己的长子李建民为太子,纵容长子与李世民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以为这样就可以控制李世民。
可谁知道李世民不吃他这一套,果断的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但杀了大哥李建民与四弟李元吉,还杀了李建民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
李渊最后是悔恨而终。
李世民后悔过吗?他当然后悔,所以,他立一个废物似的李治做太子,对他李泰却是怎么都是打压。
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世民的性格还是没有变的。他对李治寄予厚望,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一旦听到看到李治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立即就会勃然大怒。
所以以前的李治,才会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他也真聪明,不做就不会有错啊!
可谁知道这李治去了一趟剑南道,这一切都改变了。这李治又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的人了。这是不是就叫做三年不鸣,然后一鸣惊人啊?
但那又怎样,只要做就会犯错的,这是绝对的真理。
这李治就为薛平贵的死而内疚于心。竟然说是自己害死了薛元帅,这当然给了他机会。
李泰真的没想到自己的父皇这么给力,他跟父皇只那么一说,李世民立即就生气了,立即就将李治绑了出去砍头。
第236章 两封信 (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