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就绝对不是朕才是朝堂之上的几句申饬,而是一柄柄闸刀,一杯杯鸩酒,一条条白绫了!”
皇帝陛下冷哼一声,几句言语之间,就将这些个虚伪至极的清流言官吓得再不敢出声,一个个犹如受惊的兔子一般,缩在阵列里,时不时的瞅一眼外边,好像生怕天降横灾一般。
“传朕旨意!撤销御史台衙门,改建都察院!”
“都察院中,设都御史一人,领正三品衔,左右副都御史两人,领从三品衔,左右签都御史两人,领正四品衔,专司京城之事,不得过分插手地方!”
“另外,设地方监察御史共三十人,皆领正七品衔,暂时先留在京城之中,等到他日朕自有打算!”
皇帝刘焕说到这里,便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扭头去御案上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转身回来继续面冷如寒霜,音冷似寒铁般说道:“除此之外,尚书六部之中,设立给事中一职。”
“吏、户、兵三部各设两人,刑、工、礼部三部各设一人,给事中一职,掌管有司衙门的审核、拾遗、谏意等事,与都察院御史互补,为我大汉纠察百官所用!”
刘换的这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实际上便是几乎照搬了明朝的御史和科道制度,因为在刘焕这位后世人的眼中,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朝代中,明朝的监察制度,可以说的上是最为稳定和合理的。
因此,对于当下而言,身为皇帝陛下的刘焕既要给言官一个大大的下马威,还必须要用他们来纠察百官,选取明朝的监察制度,便算的上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而且这样改革,对于皇帝刘焕而言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动因,便是要在日后朝局平稳之时,一步步有计划的废除节度使制度,设立省、州、县**国家体系,而那30名监察御史,便会被下放到各地方,用以监察地方官吏和调查地方民情所用。
只是一种涉及国朝根本制度的改革,势必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和建功,因此,刘焕当下对于这御史制度的变动,在朝堂之上被一群御史言官顶撞而激怒也只是导火索而已,最根本的还是皇帝陛下早就已经打好了算盘。
而这些自诩为清流的言官们,恐怕此生此世也想不到这一切竟然都是皇帝刘焕一手所为……
大殿之上,寂静一片,寂静的貌似数百人的粗重的呼吸声都可以听闻的倒一般,堪称落针可闻!
“众位爱卿,此事乃是朕的谕令,是天子的圣旨!众位爱卿,可又有什么想要补充的?”
死亡般的寂静弥漫在空气之中,一种致命的窒息感扑面而来。
忽然间,一声清脆的脚步声响彻在这死寂的大殿上,只见一名身穿绯袍的官员一步跨出阵列,恭恭敬敬的举着笏板,高声上谏。
“臣请门下省侍中大人,对陛下此道圣旨,行封驳圣旨之权!”
第155章 惊天改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