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2章 经济危机[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审判。那个时候,有人感慨,企业界的许多领袖人物,“已经从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高峰一落千丈,落到了最不堪的境地了。”
      对于这些,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根本无所作为。他想推出“经济复兴计划”,国家经费却只到位了1\/10;他任命前参议员波默林负责复兴计划,但是,连波默林自己口袋里只有不到10元钱,而他在去就职的路上,还遇到了十多个叫花子。面对饥饿,胡佛充耳不闻,竟答复“并没有谁真正挨饿。流浪汉吃的就比过去什么时候都好”,被人一顿唾骂。因此,当时美国有首民谣叫“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用以讽刺当局。
      1932年,一位新闻记者走了全国许多地方,要探讨国家兴亡之道,结果发现所经之处,常常是一片废墟,造成这些废墟的原因是廉价棉花、工厂停产、银行倒闭、抵押物丧失赎回权。他还听到了人们咕哝着“gm”这个词。所谓的“gm”的确在酝酿。面对称为“饿不死人”的工资,1932年,美国劳工、贫困阶级曾发生过多起拼死斗争的罢工,但都以失败告终。只要劳工一反抗,资方的保安和国民警卫队就马上镇压了。
      最大的一次“gm”发生在7月。大约2.5万一战退伍老兵,为了生计,从5月开始往首都华盛顿广场齐聚,要求提早发放“退伍军人酬恤金”。他们手无寸铁,一直在挨饿,但没有公开行乞。可是到了仲夏,国会和白宫都忍无可忍了。
      胡佛总统决心赶走那些衣衫褴褛的不速之客。7月28日,一个闷热的上午,首都警察手里拿着警棍、现役士兵调来了3000多枚瓦斯弹,还在桥头架起了重机枪,开始了残忍的驱赶行动。最终至少有上百人伤亡,两个婴孩被瓦斯毒死。一位记者满怀悲愤,写了下面这条墓志铭:“伯纳德?迈尔斯长眠于此,他只活了三个月,是胡佛总统下令毒死的。”
      第二天美国有媒体的头条新闻却是“我国各地的发展情况表明,新的繁荣时期的太阳,正在开始穿过经济灾难的云层,冉冉升起。”国内各报在同时也都是这样的“正面新闻”,只字不提那些悲惨的故事。1932年,那个时代已经溃烂到无以复加的坏处了。人们极需要新的英雄拯救美国。
      在别人眼中,美国现如今是彻彻底底的完蛋了,但是,在李卫东的眼中,1932年,却是难得的机会。
      凡事都有两面性,成功者往往只看积极的一面,就好比两个推销员,去非常卖鞋,一个看到黑人都光着脚丫子,只顾叹气,说市场前景不好,穷的连饭都吃不上,怎么会穿鞋。一个兴奋的跳舞,说市场完全空白,非洲人最需要鞋子。所以,积极者就成为了富翁。
      李卫东的想法就是如此,工厂倒闭了,但是设备还在,工人失业了,但是技术还在,美国人最需要一股资金介入,那么,这个时期就是最好剽窃美国工业成果的时候,若是拖到一九三三年罗斯福上台,那么一切都晚了。
      李卫东给陆萍写的美国行动计划书之中,其主要内容,就是收购倒闭企业的设备,以及频临破产企业的股票。
      康田内哉又暗中给李卫东回了一千多万美金,加上原有的五百万,用大洋,在花旗银行兑换的美金,陆萍一共携带了两千五百万美金去美国。
      1929年至1932年,美国的银行破产101家,企业破产l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进口总值从1929年的近40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13亿美元,出口总值从53亿美元降到17亿美元。由于工、农、商业萎缩。
      两千五百万美金,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若是全部投到市场之中,那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一九三二年,二月,陆萍带着留学团队和考察团队,踏上了美国的领土,按照李卫东的指示,在海伦的介绍下,拜访了当时的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
      此时的罗斯福,正处在竞选总统的关键时刻。
      会面一开始,罗斯福对于陆萍这个东方女人,只是赞叹其美貌和气质,并没有对其他方面感兴趣。
      可是当陆萍,拿出五十万美金的支票,放在罗斯福的手中,赞助他竞选总统的时候,罗斯福立即,把陆萍当成了财神爷加贵人。

第372章 经济危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