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9章 少帅下野[1/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月11日,李卫东和艾东珍,登上东珍岛,在守岛秘书辛吉斯的带领下,李卫东陪同爱因斯坦参观了科技实验室。
      面对东珍岛上完备的实验室,爱因斯坦等学者爱不释手,决定,留在这里搞科研。
      爱因斯坦等人的决定,使得李卫东心放下一块大石头,随后,李卫东又和邓公商谈了一下海南今后的发展。
      邓公的思路,完全与李卫东的思路吻合,李卫东要求,东方理工大学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邓公表示,争取在九月份开学。
      那支舰队,李卫东交给了陈策负责组织训练,同时命令高志航,把航母飞行作为重点科目,并把航空队,暂时划归陈策的海军中服役。
      交代完了所有的事情,2月17日,李卫东与蒋夫人(宋子文提前回去了。),乘坐飞机飞赴南京,向老蒋汇报访问成果。
      面对德国人的合同,与犹太财团提供的资金,老蒋乐得合不拢嘴,并赞扬李卫东能干。
      对于李卫东编造的那支舰队的是犹太财团的谎言,老蒋也深信不疑。
      李卫东这次不但给老蒋带回来了好几个师的德械装备,还给他带回来了他急需的外汇,兴奋的老蒋,想再次提拔李卫东,可是一看李卫东身上的军衔,已经是中将了,在升就是上将了,现在全军上下,上将总共就那么几个人,这小子再升,用不了几年,就真成华夏第一将军了。
      没办法,老蒋给李卫东授予了东北军,副参谋长一虚职,反正他张少帅不反对,又能抬高李卫东的身价。同时授陈耕和粟誉为少将,又给李卫东两个旅的编制。
      可是李卫东要求赶赴北平参与作战,老蒋却没有答应,以孝为理由,叫李卫东回知音小筑,陪老娘去了。
      2月17日,日本内阁针对国联情势,召开紧急会议,反对国联的撤兵报告案。在看到外交势力彻底失败后,索性撕掉伪装,迅速进攻热河。
      仅仅3天后,日军便开始大举进攻热河,这也更刺激了国联,加速了日本外交的全面崩溃。24日,国联以42比1(反对1票为日本,弃权1票为泰国)通过了最后报告,谴责日本为侵略者,要求日本迅速从华夏东北撤兵。
      国联日本代表团长杉冈不待会议结束,便铁青着脸发表了简短的声明。他表情沉重地说道:“日本zf不得不认为日本就华日纠纷而与国联合作之努力已达终点。”
      说完,就率日本代表团步出大厅离去了。大厅里,一时被一种紧张、沉闷的气氛笼罩着,除华夏代表面露喜色外,各代表团似乎都沉浸在一种不可理解的思索中。1个月后,日本便完全退出了国联,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外交上的失败,使日本人更疯狂地投入到战争中,战火很快燃遍热河,*向长城各口。南京国民zf并未从国联捞到任何实际便宜,相反却又被疯狂的日本人紧紧地缠住,开始了新的一轮军事、政治较量。
      2月23日,日军倾尽关东军主力,以第6、第8师团,第10师团一部,混成第14旅团,骑兵第4旅团,关东军直属队及张海鹏伪军等共约10万人,兵分四路,向热河大举进攻。
      担任热河防务的华夏守军为张少帅的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年轻气盛、身居要职的张少帅背着个“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又无处申辩,委屈、苦闷可想而知。
      一年多来,他越发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死心塌地执行老蒋的“不抵抗”命令。那怕当初能给部下一个灵活的应对之策,东北三省也不致丢得那么快,东北军也不致受到这么大削弱,他本人也不致在国人心目中留下这么个恶名。
      越是痛苦,他对日本人恨之越深,收复东北之心就越切。眼下日本人又把战火引向华北,威胁着他坐镇的热河、华北这最后一块地盘。
      此时如果再不抵抗,那就不再是身后有无退路的问题了,而是为人所不齿的民族罪人,是万劫不复的罪臣。
      张少帅要与小鬼子抵抗到底,全然不知自己正处在一种极端严峻、甚至是险恶的形势中。虽然他身为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委员长是蒋光头),表面上看统帅着华北的几十万大军,但真正能指挥调动的又有多少兵呢?
      此时华北地区的军队门出三类,一为他的东北军,二是山西的阎锡山集团,三为西北军的冯玉祥集团。
      两年年前的中原大战,正是他背后一刀,使阎、冯联军兵败中原。俗话说冤家易结不易解,即使对方忘记了,他张少帅又怎能忘记呢?所以

第409章 少帅下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