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0章 两广发难[1/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35年9月下旬,张gt不同意h军北上的方针,率h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10月8日,南下h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
      10月24日,h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935年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芦山城下。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h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随后,h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
      h军的胜利给国民d极大震动,蒋光头为确保川西平原,命四川军阀刘湘阻止h军攻势。刘湘为保住自己的地盘,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川军共达80多个团,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h军。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1935年11月13日,h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川军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川军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川军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川军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h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h军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川军展开浴血苦战。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h军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1936年2月,h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南下h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到失败。
      就在百丈关血战中,蒋光头为保卫成都,他不仅调动20万的川军来阻击,而且还于11月10日,急命李卫东部折回川西,参加应对h军的战斗。
      李卫东依令而行,命吴奇伟纵队从南充直开成都,周浑元纵队从甘南直开成都附近之新津。
      11月下旬,在成都,国民d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贺国光与李卫东长谈。
      与贺国光谈话后,李卫东对贺国光整编的川军有了底。
      h四方面军再次过草地南下后又连续作战,部队消耗很大,不具备向成都平原攻击的实力。h四方面军部队在新的地域作战很不适应,百丈一带,地势开阔,部队的集结、隐蔽、攻防受到很大的限制,极易遭受敌机袭击与炮火杀伤。
      当川军发起反攻时,四方面军处在十余里的长弧形阵地上,三面受敌,相当被动。另外,部队习惯于山地战、隘路战,而对平地、水田、村落战斗,则缺乏经验。深秋的川西整天雾气蒙蒙,有些干部到了平川地带,连东南西北都辨别不清。甚至连总指挥薛向前有时也辨不清方向,他道:“战斗开始后,我骑马赶到这里,观察情况,现地指挥。三十军指挥所设在百丈附近一座小山包上,我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才摸到。”
      h四方面军百丈大战的失利原因还在于低估了川军的实力。对川军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轻敌情绪弥漫全军。
      h四方面军在《宝兴天芦战役之经过及尔后的任务与敌情之估计》认为:“我军在顺利地迅速地完成绥崇丹懋战役任务后,即开始执行第二战役的任务……据我们的估计,川敌杨森、刘文辉之惨败,邓锡侯一部之溃退,刘湘教导师杨国祯部一、二旅之挫折,敌人必然的要把唐义连、王治易部调增上来,维持其垂死的狗命。但这些部队都是我们h军手中的败将,死伤极大,士气极衰,虽经过数月之补充、整理、休息,然新兵最多,大

第470章 两广发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