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8章 不断挑衅[1/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已经开始准备全面侵华,除了挑起绥远争端,小鬼子在这一年不断的增兵华北,把手伸向了华北各战略要点。
      1936年7月下旬,日本华夏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强行进驻丰台。
      8月31日,日本侨民森川太郎无礼挑衅,闯入丰台华夏第29军37师222团1营兵营,被华夏士兵殴打至伤。
      日本方面以此为借口,要求华夏军队撤出丰台。
      9月18日下午6时,丰台华夏驻军第5连,在野外演习归途中,与一个中队的日军迎面相遇,各不相让。日军小队长岩井少尉策马冲进华夏军队队列,华夏军队忍无可忍,遂以枪托击马。
      日军中队长下令包围华夏军队,并扣留了前来交涉的华夏军队连长。
      华夏官兵见状,个个义愤填膺,与日军列阵对峙。
      不久,日军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率领第1大队从北平驰援丰台日军,在丰台附近的大井村,与华夏军队发生冲突。华夏军队毫不相让,当即开枪回击。
      这时,宋哲元一面命令丰台华夏驻军停火,一面派出代表与日军交涉。19日晨,华日双方达成协议:华夏军队指挥官向日军道歉,华夏军队撤离丰台两公里以外。
      19日上午,华夏军队被迫撤出丰台,丰台遂完全落入日军之手。这次日军制造的第二次丰台事件,终于使日军达到了独占丰台的目的。
      丰台位于北平南郊,是连接北宁线和平汉线的交通枢纽,是平津地区的重要战略据点。丰台不是《辛丑条约》指定的各国驻兵地点,日军强占丰台,无疑是对华夏主权新的侵犯,使驻守平津地区的华夏第29军处于被日军包围的危险境地。
      丰台是战略上的交通要地,是平汉、天津、北平各地的铁路交叉点,军事地位极高。
      日军占领丰台,尤如卡住了平津地区华夏军队的脖子,为其下一步侵略行动夺取了有利的战略据点,加剧了华北的紧张局势。
      日本人为夺得华北这块进军整个华夏大陆的桥头堡,可以说在各方面都下了大力。当时,平津不但驻扎着大量的日本驻屯军,还设置了机构庞大的特务机关。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和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抓紧军事备战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软化驻华北的华夏唯一一支军队29军。
      “不战而屈人之兵”,日本人对华夏军事鼻祖孙子的这句名言理解得相当透彻。与日本人虚意周旋的29军官兵,骨子里不乏华夏男儿堂堂志气,这就难免与日军发生冲突。当时,在北平还曾上演过一场“新鸿门宴”。
      1936年6月6日上午,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华日两军联欢会在一阵相互暗中叫劲的紧张气氛中进行着。10席大桌上,坐着华夏方面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等驻北平团以上军官及北平名流吴佩孚、张怀芝等40多人;而日军方面入席的,有驻北平的边村旅团长以下30多名军官。
      开筵前,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首先讲话,大谈华日两国同族同文,应致力亲善,共同繁荣。对此,日方首席长官旅团长边村少将似乎也不反对,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但讲话中要求华夏方面取缔gc主义、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对日本的亲善,则又本能地透出其反客为主的咄咄*人之势。
      酒过三巡,日军顾问松岛在华夏军官们诧异的目光中走到大厅zy,跳起了日本舞蹈。不知是跳得兴起还是早有预谋,停下舞步后,松岛又在华夏军人面前舞起了刀。
      华夏军官见状,血往上涌,个个义愤填膺。宴会气氛早已失却欢快,变得紧张起来。
      日本人却未罢手。松岛退下,又有3个日军官跳上一张空桌,吼起了令华夏人无法听懂的日本歌。边唱还边对着华夏军官们指指划划,公然挑衅。
      29军官兵不乏血性男儿。长城抗战,他们曾以大刀砍杀出华夏人的威风。日本人今日所以有所顾忌,正是由于当年的长城抗战。眼下见日本人如此张狂,终于有人不顾军长递过的眼色,站了出来。
      首先站出来的,是冯治安师110旅旅长何基沣将军。他三步并作两步,敏捷地纵身跃上桌子,高放歌喉唱起了一支黄族歌,以示应战。大厅里一时很静,只有何基沣粗犷的歌声绕梁回荡:“黄族人应享黄海权,亚人应种亚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坐教欧美着先鞭。不伯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
      不知何时,台下华夏军官们已随声唱起了这激昂的歌。这当口,29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凑近38师114旅旅长董升堂耳语道

第478章 不断挑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