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对于卢沟桥事变的处理态度也一直举棋不定。
张自忠获知日军向我驻卢沟桥及宛平城发动攻击,引起华日军队交火后,立即赶赴北平,与秦德纯商议,决定一面与日方交涉商谈,一面电宋哲元速从山东反平,主持一切。宋哲元回电却道:“必须镇定处之,相机应付,以挽危局。”
得到这个电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事态,张自忠和秦德纯、冯治安、佟麟阁、张维藩、赵登禹等人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宋哲元以为日本人只是想*他就“经济提携”的一些项目表态,所以还不想回北平来主持一切。
同时提出,二十九军将领军官在平的家属,应先撤离北平,以防万一局势恶化来不及撤退。
蒋光头电冯治安、秦德纯、张自忠,嘉奖应对得宜,指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据此,张自忠与秦德纯、冯治安、刘汝明等开会研究处置办法,议定“先设法拖延时间,把分散的兵力集结,各据点绝不放弃。”
9日,三十七师一一○旅旅长何基沣请示师长冯治安同意后,准备会同由保定开往长辛店的赵登禹部陈春荣旅之一团、东北军第五十三军骑兵团及钢甲车两列,乘日军大部兵力尚未开到之际,出其不意于10日夜间向丰台发动袭击,歼灭该敌。
张自忠得知上述计划以后,表示不同意袭击日军。
张自忠对何基沣旅长道:“现在仍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
何基沣回答:“现在的情况,不是我们要打日本人,而是日本人要打我们。”
张自忠最后还是以军部命令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这个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的良机,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等到敌人援兵到来,日寇实力更强,我方更加被动。前线将士因此对张自忠产生不满情绪。但这也确是张自忠在指挥上的失策。
现在,宋哲元要张自忠与日方交涉。日方对张自忠为交涉负责人非常满意,因为日方认为,二十九军高级将领中,张属于“知日人士”,“与冀察军内其他要人不同,总会对日采取合作方式的。”
10月下午4时,日方代表松井太久郎特务机关长同张自忠代表张允荣进行了3个小时的谈判。
之后,松井、张允荣又和日武官今井一起,不顾天黑雨大,满怀希望地来到张自忠的住宅,交涉撤兵问题。
张自忠因患痢疾,卧病在床,面颜憔悴,身体消瘦,十分虚弱。张自忠听了日方提出的谈判条件,张的回答,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他非但不肯答应惩处“肇事”负责人,对于撤退卢沟桥附近军队的问题,也只不过主张换换部队而已。松井二人无功而返,便将交涉的对象转向秦德纯和其他冀察要员。
7月10日,张自忠、秦德纯、冯治安联名发电报给何应钦:“彼方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方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倘彼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不得不与之竭力周旋。”
何应钦回电道:“兄行应付适宜至为佩慰。”
11日晨5时,秦德纯亲自打电话对松井道:其他条件都可以让步,唯独对卢沟桥撤退华夏军队的要求,绝对不能同意。由于冀察当局态度很强硬,谈判出现了僵局。
下午,今井武官与冀察政务委员齐燮光、张允荣等人再次进行交涉,日方答应可以从卢沟桥附近撤去日兵。张、齐二人基本同意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正在这时,日本内阁决定派兵的消息已经传达给华北驻屯军。下午2时(7月11日)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情报参谋专田盛寿给今井武夫武官打来特急电话,向他传达了东京内阁会议的决定:
“为了解决华夏问题多年来的悬案,现在正是大好机会。所以,当地交涉已经没有进行的必要,如果已达成协定,也予以撕毁。”
华北驻屯军得到内阁决定通知后,马上召开了参谋会议,作了如下决定:
“以此项事件为转折,从根本上解决华北问题。
具体措施是:
一、暂时停止过去的和平谈判;
二、彻底实行《何梅协定》;
三、在此期间,逐步集结兵力,伺机对河北省的华夏军队给以彻底打击和扫荡。”
华北驻屯军的方针已定,需要的是战争的准备时间。如若像专田参谋那样撕毁一切协议,露出马上发动战争的面孔,可能造成二十九军提前准备。
特务机关、武官都没有按照专田参谋的方法去做。当日(11日)晚8时,也就是专田通知今井武官,一切协定予以撕毁后6个小时,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仍然与华夏代表秦德纯签订了《卢沟桥事件现地协定》史称“秦——松协定”。协定内容主要有三条:
一、道歉;
二、保安队维持治安(指卢沟桥附近);
三、取缔抗日团体。
从协定内容看,日方已经降低要求,而同时,日方不断向华北派兵。冷静观察,日方签定协定不过是争取时间,敷衍华夏。
与日军态度相反,华北当局在协议签订后,以为和平已不成问题,为表示自己的友好和诚意,首先,在当天晚上,把几天来俘虏的200多名日军送回丰台。
7月11日下午6时,宋哲元到达天津,当即发表书面谈话:“此次卢沟桥发生事件,实为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尚属不幸中之大幸。东亚两大民族,即华日两国,应事事从顺序上着想,不应自找苦恼。人类生于世界,应该认清自己责任。余向主和平,爱护人群,决不愿以人类作无益社会之牺牲。合理合法,社会即可平安,能平即能和,不平决不能和,希望负责者以东亚大局为重。若只知个人利益,则国家有兴有亡,兴亡之故,殊非尽为吾人所能逆料者也。”
日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驻屯军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辅佐武官今井武夫少佐等即马上研究分析宋哲元的心理,认为:
一、宋认为卢沟桥事变又是局部冲突,只要我们再让一步,那就不难获得解决。
二、他还不知道南京zy业已决心抗战到底,不再对日方继续忍让。
桥木群等抓住此机会,马上派遣他们的鹰犬爪牙,亲.日分子,如前江苏督军齐燮元,北洋政客潘毓桂等,向宋展开了包围攻势,要求宋哲元留在天津,与日方展开谈判。
潘毓桂甚至坦直承认:“我已经跟松井机关长商量好了解决办法,才来求见宋主任委员,向宋主任委员剖析利害,希望您能够采纳!”
此事变以后,日方最担心的问题就是zy军北上,如若zy军进入平津附近,两军战事就会再行升级。日本内阁所通过的派兵5个师团计划就须重新考虑,华日两国全面战争不再是步步升
第491章 鬼子的烟雾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