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7章 冯玉祥[1/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8月14日,华夏zf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华夏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蒋光头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命令张治中任总司令,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炮击浦西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出动,协同陆军作战并担任要地防空。
      8月15日,庐山。
      蒋正与李卫东策定抗战方略,蒋望着面前这位身材高大,精明强干,成处在而立之年的少壮将领,想到他对自己的忠贞不贰,想到西安事变他对自己的拼死保护,想到他从东北与鬼子的浴血奋战,心中禁不住涌起了一抹感动的情怀。抗战的危急关头,他还是很依靠这些可靠的将领。
      “卫东,你对抗战计划怎么看呢?”
      李卫东面对着这位已几日几夜没休息好的委员长,畅叙直言。他认为:该计划在敌情判断方面有十分精明正确之处,但在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要领方面,所主张的处处设防,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切合华夏实际。
      为此,他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他认为:华夏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具有长期抗战的条件。我对日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总反攻时期。
      李卫东是国民d军中的主战派,一直在蒋光头耳边吹风,主张对日抵抗。他的抗战三阶段论,是完全抄袭伟人的论持久战。
      李卫东的见解甚合蒋光头之意,蒋光头接着说,原来只想扫除国府侧背潜在危险,不想上海之敌十分凶悍,不但不能扫除,反致我军陷入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
      事到如今,上海之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毅然撤出战斗,以倾全力于华北战场呢?
      在坐的其它将领主张,由于华北战场的不断扩大,应立即停止上海战事。
      李卫东却背众人之道而驰并早已成竹在胸。他扫了众人一眼,语气坚定地对蒋光头道:“上海方面的仗绝非不能打的问题,而是必须打,怎样打,亦即大打还是小打的问题。”
      蒋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李卫东道:“北方战场业已揭开。汤恩伯、卫立煌等部占领八达岭、南口一带,给南下之敌侧背插上一把利刃。
      日军肯定是要南下的,因此,南口重地他们势在必夺,而我军亦在所必守。华北战事的扩大已无法避免。敌从华北而来最为忧虑,华北一马平川,千里大平原,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速战速决。
      华北日军有关东军和驻朝鲜方面军作后盾,调动方便,进出畅通,随时可集中优势兵力,长驱直入。若日军在华北得势,以主力沿平汉路南下,直扑汉口。
      这样,我华中部队将被敌切断后路,既无路可守,又无路可退。华东我部则有被敌人一鼓而歼之危险。”蒋光头一听言之有理,便追问道:“依你看来,应如何办,才能避免这一危机?”
      李卫东继续侃侃而谈:“日军既不肯放弃上海,不如索性将计就计,扩大上海战事,把北方的日军吸引到南方来。我华中广大地区,江河纵横,水网泽国,机械化部队展开困难,敌之锋芒顿然锐挫,而我军则尽可发挥其优势。”
      蒋光头阴沉着脸,在巨大的地图前凝视着,突然心中豁然开朗,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使他下定了决心,他不顾众将满脸的惊诧,连道:“对,上海要打,一定打!”
      李卫东眼看蒋光头决心已定,仿佛猜透了蒋光头的心思,说道:“若决心在上海大打,第一步必须尽快向上海增加兵力,要造成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上海之敌的态势,才能有效地吸引敌主力,将华北战场转移至华中。”
      蒋光头自己看了李卫东一眼断然一挥手,说道:“增兵,把精锐主力都调上去。”
      国民zf军事委员会颁布华夏军队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京沪抗地区为第3战区,以冯玉祥老将军为战区司令长官,以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则由少壮将军李卫东亲任。在颁布作战序列的同时,也下达了作战方针:“以主力集华夏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根据地,阻止后继敌军之登陆,或乘机歼灭之。”
      第3战区闻风而动,将全部兵力划分为:凇沪围攻军,指挥官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长江南岸守备区,指挥官为第54军军长霍揆章;长江北岸守备区,指挥官为第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州弯北岸守备区,指挥官为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浙东守备区,指挥官为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将军。
      8月16日,第3战区司令官冯玉祥上将率几名参谋、随从来到了南翔前线。
      冯玉祥是国.军中地道的元老,也是举国闻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早在1933年,他就组织了察哈尔抗日盟军,坚决投身到抗战之中无奈,他的把兄弟蒋光头一直把剿灭zg放在首位,这令他痛心疾首。
      但冯玉祥主意坚定、百折不挠,他仍抓住一切机会向蒋光头提出个人的主张和建议。对外界他更是态度鲜明,他曾公开地向朋友们道:“我在zy见到的即说,当局未必全听,亦未必不听,我为我的责任,不能不说。”
      1937年7月下旬,北方军事吃紧,冯关心宋哲元第29军的作战,曾致蒋一函云:“国家多难之时,凡想到的、见到的不敢不说。若有所隐,则对国为不忠,对友为不诚。
      兹本举尔所知之义,分陈于下:(一)北平、保定等处防空器械应提前发给。(二)平、津、保三处之军械弹药应早日发给,并特别补充。(三)黄村至永定门之铁路再补一条,可避免丰台之扰乱。(四)长辛店以南至大灰场到门头沟应速补修铁路一条。”
      不管怎么说,蒋光头对自己这位大哥多少还是要给些面子。宋哲元、韩复榘向南京请饷、请械等事,多依仗冯玉祥,冯玉祥也算尽心尽力。只要抗战,他一向是乐于帮助。
      冯玉祥抗战态度坚决,国人尽知。蒋光头不愿冯玉祥插手,国人也有耳闻。七八月间,京沪传出一则新闻,盛传在zy会议上,蒋光头不主战,冯玉祥坚决要抗战,争执不过,乃拨出手枪,愤欲自戕。
      对此,冯一再辟谣,但从中可以看到人民渴望抗日的心情和对冯老将军寄予厚望。门出西北军的冯玉样在人们的推测和意愿中,显然是一位指挥北上抗旧军队的最理想的将领。
      南京陵园冯公馆,每日关心抗日前途的军政大员,社会名流摩肩接踵。一天,西北旧人杨伯峻来访,问北方战况。冯玉祥道:“北方谣传我已赴保定,此不过一般人之想象。”
      “既然要抗,北方军队应由您指挥才好。”
      冯玉样大手一挥,谦逊地笑着说道:“北方军队复杂,总以蒋先生为宜。”
      “现在大家已下定决心了,非您莫属。”
      在当时南京城军政官员眼里,由冯主持北方军事的呼声实有水到渠成之势。
      但蒋光头自有考虑。宋哲元、石友三、韩复榘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些小鬼就够他受的了,若要是再把这些小鬼的老长官放回去,那他还如何控制北方局势?!
      8月上旬,南京zf颁下命令,任命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上将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蒋光头要把冯玉祥放在身边,放在一他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对这个南辕北辙的决定,不但南京军政人员大感意外,连冯玉祥自己也大为惊讶。
      8月9日,京沪线上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将军,首先来电恭贺冯老将军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并欢迎他早日莅位指挥。冯玉祥当即复电,除表示钦佩张之gm功业及学识外,并发出
      “此后共在一区,抗敌救国,互相策勉,尤愿一致在大元帅领导之下,牺牲小我,而谋民族复兴”等豪迈之语。
      冯老将军多年来痛心国难,忧愤日深,决心不惜为国牺牲,写下遗嘱七条,留给家中。
      “八·一三”淞沪战起,冯于8月15日由京率部分人员进驻无锡。未几,据报白沟堡方面日舰及商轮百余艘企图登陆,仍欲演“一·二八”的故伎。冯立即通知各警戒区域有关部队,令其注意防范。又闻日军在淞沪地区向我军猛烈进攻,冯极愤慨,决定亲往视察,鼓励部队挫败日军嚣张气焰。
      车近市郊,上海方面抗击日寇的隆隆炮声已震动大地,清晰可闻。一向爱舞文弄诗的老将军一时豪兴大发,兴奋地对左右人员大声道:“我等多年为抗日工作奔走,今日始听到我民族的怒吼声,痛快!何等的痛快!”
      众人情绪无不为之感染。
      一路上,冯玉祥一行人数次遭敌机攻击。一所茅屋内,日军炸弹震得屋顶直往下落土,众人都为冯玉祥担心。谁知老将军却神态自若地

第507章 冯玉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