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2章 南京是撤是守?[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连日来,蒋光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日本人欺人太甚,英美不够朋友,蒋光头一直幻想华日之间实现的“光荣和平”始终看不到踪影。
      11月8日在布鲁塞尔九国公约会议上,一开场便否决了苏联提出的集体制裁日本的方案。
      11月15日,9国公约会议结束,发出一份不痛不痒的宣言:“与会各国代表,现仍相信如华日两国允予停止敌对行动,俾给与试行斡旋之机会,则成功未始无望。”
      就是这么一份低三下四的宣言,日本也根本不予埋睬,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大侵华战争。蒋光头对这个文告气得暴跳如雷。
      “娘希匹!谁能使日本停止进攻?”
      蒋光头满心希望出面调停的英美两国,居然也在日本人面前谨小慎微。九国公约会议前后,华夏拿钱向英国买战斗机,堂堂大英帝国慑于日本的压力。只敢卖给华夏不带机枪的战斗机,还得由华夏自己装配;华夏缺少运输机,在香港从英国手里买了3架,英国又要求把飞机改装成救护机,才能卖给华夏。
      美国偷偷把波音飞机部件运到澳大利亚,装成整机准备卖给华夏,可是澳大利亚却不许出境。美国赶紧向日本人保证:决不用美国船只把美制飞机运往华夏。
      想起这些,蒋光头就一肚子气:“娘希匹!这算什么朋友?……”
      蒋光头一直指望日本把美国和英国惹翻了,好让英美和日本打起来。可是,日本炸伤了英国大使和美国.军舰,英美两家却表现出了如此的宽容。
      上海撤退之时,日本飞机在长江炸坏了英轮德和号、大通号,袭击了英国.军舰瓢虫号,还炸坏了美国.军舰巴纳号,炸死5人,50余人落水。日本如此放肆,英美居然令人难以相信地宽大为怀,息事宁人,蒋光头越想越生气。
      英美在日本面前忍气吞声,日本更加有恃无恐,上海到手仍不罢休,大兵西进,直指南京。
      蒋光头这下可真的慌了手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总长白崇禧、军委会作战组组长刘斐、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几个人被紧急召到蒋光头的办公室。
      这几个人不用说,都知道蒋光头找他们来是要跟他们商讨守南京的问题,可是谁也摸不透蒋光头的底,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意先发言。
      手无兵权又年轻气盛的大个子刘斐实在忍不住了,他抢先说道:“委座!请恕我直言。我认为今天的这个既紧张又被动的局面,是上海会战没有坚持持久消耗战略造成的。我们本可以适时调整阵线保存有生力量,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本不应该在便于敌人海陆空协同作战的长江三角洲胶着太久,我们却这样做了;帝国主义唯利是图,隔岸观火,谁也不会出手帮助我们的,许多往事和今事都证明了这一点,国际联盟靠不住,九国公约同样靠不住,我们却把战略做了政略的牺牲品,造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
      我还认为:我军应该坚持持久消耗战略,不应该在一城一池的得失上争胜负,应从全局战略上着眼,同敌人展开全面的持久战,敌人在局部的战斗中可以取得胜利,可是在持久战的全局上他必然被华夏拖垮。”
      刘斐的议论占了较长的时间,没有正面回答蒋光头的问题,蒋光头不耐烦了:“对南京的保卫战,你有什么看法?”
      “我可以说说,不过我这方面的意见对与不对,都请委座谅解。”刘斐给自己的说话先垫了个底:“我认为敌人正利用在上海会战争得的有利形势,以其优势的海陆空军及重装备,利用长江和沪宁,京杭国道等有利的水陆交通条件,直*南京。浦京地处长江弯曲部,地形背水,敌人可以从江面上用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在陆上可以从鞠湖截断我军后方交通线,然后以陆海空军协同攻击,使南京处于立体包围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
      何应钦点头,白崇禧皱眉,蒋光头一惊,只有徐永昌不动声
      色。刘斐扫了大家一眼,继续申述己见:“我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很大,又经过了混乱的长途退却,已经没什么战斗力,非到远后方经过认真地补充整训,不能恢复战斗能力。基于我军当前的战斗任务,为贯彻持久抗战的方针,我军应避免在不利条件下,被敌人强迫作战,而应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争取时间,掩护后方部队整补并进一步实行全国总动员,争取在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进行有利地打击。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做抵抗就放弃,当然不行。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只可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撤退。我认为,只用12个团,最多用18个团也就够了。以免兵多不便机动。”
      何应钦和徐永昌虽然都不想守南京,但在蒋光头未表示态度之前,他俩还在小心翼翼的揣摸蒋光头的底,只哼哼哈哈地说出些模棱两可的话:“是呀,各种条件都要考虑到,当然,首都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不守一下,.也似乎是说不过去的。”
      白崇禧可不理这套,自己有地盘,手下握重兵,在蒋光头面前说话直截了当:“我赞成刘斐的意见。我军新败,急宜争取养息的机会,以利再战。敌人正希望我们跟他决战,我们偏偏不上他的当。这是对的。”
      蒋光头的两眼直勾勾地望了大家一会儿。刘斐的一席话,最打动他的心窝的就是上海会战损失太大了。本来嘛,把70多个师送到了上海战场,这些部队又多是蒋光头的嫡系部队,却被打得七零八落。
      蒋光头折了偌大的本,哪能不痛心呢!
      不过,尽管损兵折将,蒋光头还是同意南京要守一下:“是的!南京是国际观瞻所系,不守一下是说不过去的。如何守法,刘组长的意见是值得考虑的。请大家好好考虑一下,咱们再详谈一次,再做决定。”
      蒋光头确实在考虑一个新的情况。部队损失很大,吴福线的国防工事已经站不住脚,前方的掩护部队正保护部队向锡澄线撤退,锡澄线已是一片混乱,胡宗南的第1军和李卫东的15集团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这两支部队可都是他的嫡系命.根子。
      正在蒋光头一筹莫展的时候,汪精卫突然登门造访。蒋光头对这个“老冤家”突然上门,知道他想必是已风闻南京防守问题未决,来探口风。
      蒋光头于是假意谦恭地开门见山要听听汪精卫对此的高见。汪精卫却反客为主地反问一句:“您的决心如何。”
      “我想守。但因兵疲势弱,又在犹豫。”蒋光头说了实话。
      汪精卫微微一笑,他当然早已洞察到蒋光头的心思:“千钩一发,当断则断!”
      “那么你说说,如何决断?”蒋光头有点迫不急待。
      “我主张:守!”
      这下把蒋光头搞懵了,如坠雾中。汪精卫亲.日之心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今怎会口出此言呢?
      “兆铭兄,你怎么由低调变成高调了?”
      “你知道在训诂学上,以乱训治,这个解法是大家公认的。我也有一本训诂学,止戈为武,以武训柔,单戈不战,以战训和,不战不和,有战则和。”汪精卫越说越得意。
      “你已经知道德国大使陶德曼在活动斡旋,德日两家如此亲密,想必他的活动反映了日本人的意愿。我们只在南京城头竖旗摆鼓,表示坚决抗战,日本的主和派便可得到力量和籍口,争取停战言和,两下一拍即合的局面就不难实现了。”
      说罢,汪精卫和蒋光头都发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2人正说着,张群进来了。
      汪精卫见同属主和派的张群来了,想趁机再纷蒋光头煽一把火,就对张群道:“我们在谈防守南京问题,你有何高见?”

第532章 南京是撤是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