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马的小跑减轻了重量,松井安然无恙地走了过去。接着又擦着稍偏左的第二个井盖走了过去。
      在李卫华他们无限惋惜中,左边的朝香宫鸠彦骑着金黄如锦的洋马跟着走了过来。
      作为一个皇族成员,朝香宫自视很高,其实他心里根本没有把松井这群人放在眼里,只是在利用他们实现自己皇族的梦想。因为朝香宫清楚,真正指挥战争的不是首相,而是裕仁天皇。虽然裕仁天皇把松井擢升为全权指挥整个华中战区的司令长官,但却把战场上实地督战的权力交给了自已,所以他从12月7日上任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以来一味独断专行,行使着代替松井包围南京部队的战地司令官的权力。12月8日,朝香宫抵达南京外围战地听取的第一个报告就是抓到了一批俘虏和平民,他立即下达了“杀死全部俘虏”的密令。接着他就驱动围城部队向南京发起最后进攻。
      朝香宫的上海派遣军名义上归属华中方面军管辖,但他很少向松井请示什么,再加上这段时间松井在苏州的战时司令部发着高烧养病,所有南京事务都是自己直接下命令。
      从他被任命到今天的17日仅仅十天,他下达了近百项命令,并以天皇的名义组织了数十个激励士气的活动,过足了司令官的官瘾。在南京不留俘虏的命令他不止一次地下达,在入城之前下达过,在入城后部下遇到大批俘虏向他请示如何处置时下达过,他是造成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责任者。
      而且他从一入城,就以出入皇宫的眼睛盯住了华夏六朝古都的文化宝藏,派出了12个特遗分队,封存了南京尚没运走或者运不走的文化财富。他是有眼力的,南京是当时华夏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遍地都是大日本所需求的宝贝,古玩、字画、首饰、书籍……成车成船地运回日本的皇宫。所以朝香宫鸠彦不仅是南京生命大屠杀的刽子手,也是华夏文化大屠杀的刽子手。
      今天他的一身装束很是与众不同,肩上、腰间、帽子上、军刀上都束着黄色的穗子,总是让人看到天皇的影子。包括他*的战马,都带着皇族显贵的颜色。
      朝香宫没有像松井那样兴奋,他和戴着深度近视镜的柳川平助中将沉默地策马而行,他心里觉得接受欢呼的应该是自己,南京是自己打下来的。
      接下来的事情让他惊魂天外:战马右蹄结结实实踏上了井盖的边沿,如果踏在正中间也许没事了,井盖下翻欠了个缝,马蹄突地踏入井里。饶是一匹军马,本能地挣扎着站起来,但是前蹄还是跪下,把朝香宫掀了下来。
      随着马蹄迅速抽出那井盖又合上了,李卫华无限惋惜着,井盖没有翻到设计的角度,他们设计的是井盖起码翻到45度角手榴弹才爆炸。
      朝香宫狼狈地爬起,周围乱做一团,身后的众将官除了中岛今朝吾因在12月7日被炮弹炸伤大腿没有下马外都下了马。朝香宫甩开武藤章和谷寿夫等人的搀扶,故作镇静地准备重新上马。这时李卫华趁着混乱众人注意力没在松井那里,手中一抖,一枚雨花石疾如流星飞向松井的马头,他瞄准了那只马的耳朵眼打的,果然正中。那马受此重扰,痛得嘶叫着扬身而起,把松井也掀了下来。好在这时已有部下在围着朝香宫,松井没等摔在地上便被冢田攻等人接住。大家都以为松井的马是受朝香宫的马失蹄的惊吓反应。可是那马还在嘶叫个不停,不得已急忙换了一匹同样颜色的马。只有李卫华知道原因,那枚质地不错的雨花石还在马耳朵里呢,能不叫嘛。
      近一分钟的混乱过后,检阅继续进行,但两位统治者的心情大打折扣。尤其是朝香宫,他很迷信地认为自己的马失前蹄是个不祥之兆。本来他准备当晚趁松井入城也把自己在城外的司令部机关搬进首都饭店的,受此一惊他决定不搬了,一直挨到12月26日才搬进城里。
      两个井盖都没有爆炸让李卫华他们很失望,虽然分别在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晨炸翻了两辆汽车,但其影响几乎无人知晓。
      日军检阅部队走完后,李卫东示意大家撤退,分别向汽车靠近。这时罗维汉在车上反倒跳了下来,很激动地要冲向城门。李卫东顺着罗维汉的视线望去,原来大汉奸高冠吾正在那个汉奸堆里,他也在对视着罗维汉,好像在努力地回忆着。
      李卫东迎上罗维汉,示意他要克制。小声说道:“我们连松井和朝香宫都没动手拼命,他一个汉奸就更不值了。这笔帐早晚要算的。”
      两人回转身向吉普车走去,张铁成和梁重随着四散的军官团也慢慢靠拢过来。突然李卫东着到李卫华向自己的身后使着眼色,忙侧头一看,是那个高冠吾领着两个日兵追了过来。
      李卫华使的眼色也使罗维汉回过头一看,便对李卫东说:\"妈的,他认出我来了,快撤吧。\"
      李卫东一把拉住他说:\"这时再撤就不对了,他说什么你也不承认,要用力扇他耳光。\"
      罗维汉经李卫东这样一提醒也有了主意,慢慢地向前走着。这时后面高冠吾撞过来,身后两个日兵端着枪跟着:\"罗参谋,罗参谋,哈,在这遇到你了,我正愁没法和皇军交待那一个中队都跑哪儿去了呢。\"原来前天被李卫东在蒋王庙歼灭一个日军中队后,日军到处都在寻找失踪的一整个中队,只知道是根据高冠吾的情报出城扫荡残败兵,然后又有人看到全队开车向宝华山方向追击败兵去了,再就杳无音讯,日军从司令部到联队、大队这几天反复在询问高冠吾,就差没把他关起来了。
      刚才高冠吾看到罗维汉对他怒目横视,就在想这人挺面熟的。毕竟是前天刚发生的事情他终于想了起来。说话间他来到罗维汉身后一扒肩头。罗维汉莫明其妙地回过头来用日语说:\"你的,在说什么?\"
      高冠吾嘻笑下:\"你到是挺能装的,怎么混这里来了?\"这时那两个日兵的顶头上司也过来了,是个少尉。
      这时李卫东大声对罗维汉说:\"小野副官,他说你长得像华夏人。\"李卫东是在用自己的气势调动罗维汉。
      只见罗维汉回手一把抓住高冠吾的胸前马褂,用日语喊道:\"你说我像华夏人?你看我哪里像?说啊!\"说着扬手就是一巴掌,反手用手背又是一巴掌:\"说啊,哪点像?是华夏人像我才对!\"接着连续正手一下反手一下的抽着高冠吾的耳光,把心中的忿恨借机痛快地发泄出来。
      那日军少尉和两个士兵看这阵势,顾不上有什么怀疑了,便上来想拉开。张铁成和梁重走过来问道:\"怎么回事?\"
      日军少尉看是个大尉一个立正:\"这位华夏盟友说他是华夏军官。\"说着指指罗维汉。
      梁重扬手就给那少尉一个耳光:\"瞎了眼了,他是司令部的副官!\"那少尉一个立正说了声:\"对不起!\"把高冠吾丢下不管了,转身领两个士兵离去。
      这时,高冠吾的同伙十多个汉奸点头哈腰地过来了,请求罗维汉放了高冠吾。看周围很多日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李卫东一歪头示意罗维汉收场。罗维汉最后又用力地打了高冠吾一个耳光低声用汉语恶狠狠地说:\"下次再让我遇到你,就会扒了你的皮!\"然后又指着眼前的一批汉奸喝道:\"你们是大日本皇军最看不起的,一个个都不得好死!\"
      张铁成怕罗维汉的汉语说得太露骨,过来也用日语和汉语掺着说:\"你们的,皇军的大大的服务!麻达(日语另外的意思),为华夏人的,好好的服务!他的这样地不要,到处地,狗地一样地,咬人!\"然后也狠狠地甩了高冠吾一耳光。
      高冠吾被打得眼冒着金眼,口鼻流血,张口结舌地发着傻,连连鞠躬灰溜溜而去。
      李卫东望着这队远去的汉奸,思索着说:\"被占领的城市还真的要有这样一批中间过渡的管理者,不然,老百姓可能要吃更多的亏。但愿他们多点华夏人的良心。\"
      李卫华也附和道:\"尤其是治安,要有一批日本人承认的警察,不然,现在有很多在发死尸财的华夏盗贼,到处在翻动尸体,搜集死人的财物。还听说有华夏人趁火打劫抢商店的。\"
      远处传来松井一伙所到之处的狂呼声,李卫东看看南京城里四处的黑烟大火,忿恨地说:\"他检阅的是一支给人类带来耻辱的军队,我们一定要他们认识到这点。走,我们去他的下一站,国民zf。\"
      李卫华说:\"国民zf附近巷子很多,要是情况不好可以进入那里的战备洞湘云馆。\"
      李卫东点头应道:\"湘云馆是金陵十二钗里唯一没去过的了,时间要够就去看看。\"
      张铁成跳出刚才的情绪戏说:\"没想到这金陵十二钗在今天救了我们这么多人。\"梁重则说:\"等打完仗了我要重读《红楼梦》。\"
      车开动后,罗维汉搓了下打麻的手掌对大家低声说道:\"多亏南南这个招法,让我出了口气!\"接着又若有所思地说:\"如果高冠吾追上来的时候我们上车跑了,日军一定会拼命追我们的。而我们不跑回头面对他们,反倒会占据主动。其实大战场上也应该这样。\"
      李卫东笑笑:\"打那个少尉配合得好,不然还得弄一阵子。\"
      梁重也揉下手说:\"还不是跟你那天救女学生时学的。我是看透了,日本人就是欺软的怕硬的,其实没啥大能耐。\"
      几个人坐到车上,李卫东说:\"打仗轻易别言撤退,要撤就要从容地转移,或者是突围,而绝不是逃跑。都说兵败如山倒,如果形成溃退或者崩溃之势几十万大军也没用。\"
      李卫华插道:\"当年的淝水之战就是这样,也是以南京为首都的东晋八万北府兵在淝水击败前秦近百万人马,除了东晋主帅谢安才智兼备、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秦的符坚下了一道后撤令,致使军队收不住脚步而发生崩溃。我们今天的情景是主客反过来了。\"
      张铁成深有同感地说:\"我们这次就是吃盲目撤退的亏了,而且是屡屡吃这个亏!如果弄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要重演这一幕。\"现在看他这句话果然应验了,抗战时的步步溃退和解放战争时的大溃退说明蒋光头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
      梁重忿忿道:\"还有我们一些将官在撤退令下达后擅自脱离军队先过江了,十来万后撤的华夏士兵群龙无首,一下子失去斗志。在作战中,撤退令对士兵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是吧,南南专家?\"
      李卫东说:\"这几天我一直在分析战局,其实我们部队的实力都在,内线阵地都在我们手上,而日军正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有后勤供应,士兵远道奔袭疲惫不堪,如果我们再坚持一下,那战局的胜负就不好说了。\"
      李卫华接道:\"没错,或者把他们引入巷战,那时他们没有飞机和大炮的优势了,我们还熟悉地形,比起城外的阵地战我们有很多优势的。我原来一直以为我们能打巷战的,可惜城里修了那么多战备洞了。\"
      张铁成边开车边说:\"我们这几天在洞里也一直议论这事,当时的战况并没有崩溃,巷战还没有开始打呢。而且教导总队的左翼防区没有问题,光华门也守住了,让日军吃了不少亏。只有华夏门因雨花台失守有些危险,但华夏门也是南京13个城门最牢固的,还有三、四道瓮城呢,守华夏门的八十八师在上海打得那么好应该没问题的。而且我们还有紫金山北麓的预备队可调。\"
      洪彬接道:\"就在12日,我们在长官部还有一批最精锐的宪兵团预备队没有上阵呢!\"
      罗维汉也补充着:\"我们六十六军的淳化镇打得多好,让日军最有战斗力的三大主力金泽师团(第9师团)吃够了苦头。12日的时候日军在城外地区还没有控制到一半。城外八十七师261、260旅的阵地还在我们手里好好的,八十七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水西门方向守军是五十一师的306团,12日下午日军攻破华夏门与水西门之间的城墙冲进城近一个大队,但都被306团敢死队和城里我们各建制的部队消灭。紫金山第一峰也还在我们手中。乌龙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击。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的芦苇丛中还埋伏着112师的一个团,准备伏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可怜的是他们根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一部分都逃到蒋王庙了。\"
      梁重又说:\"哪怕再坚持一天,就会让部队想办法撤过江北了,而且也避开这倒霉的13号了。实在是遗憾呀,痛苦的遗憾。\"
      李卫东低沉地说:\"这些都将是后人研究的历史了,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让后人记得我们当日曾经努力过!\"

第558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