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次长沙会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李卫东亲自指挥打响的。
      就在战斗打响的第二天,蒋光头正式下令九战区,其大意有三:“一、万一长沙守不住,薛长官应退至萍乡指挥。二、在株洲、浏阳、醴陵布置兵力,阻敌深入。三、间接掩护衡阳,避开直接防御。”显然,蒋光头为整个战局着想,并不准备在长沙和敌人决战。
      李卫东咬住了“万一守不住”这几个字,坚信长沙一定守得住。于是电呈军委会,表示“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什么挺不住?我一定挺得住。”
      白崇禧急了,坐飞机从重庆到长沙来做他的工作:“拜托你不要打了,留着青山在,以后还可以打。”在株洲火车站,李卫东拒绝接受调停。
      白崇禧没办法,只好回去。
      他们还没有回到重庆,李卫东就把电话打到了重庆,找蒋光头。
      蒋光头已经睡觉,蒋夫人接的电话。李卫东跟蒋夫人说:“让我守半个月就撤离长沙,我不准备这样做,我就要在长沙打,打败了我自杀,以谢国人;打赢了算我抗命,你们枪毙我!”
      蒋夫人说:“卫东你混蛋,你这是在宣泄私仇,怎么南京之战之后你变了个样子,不要这样讲。我跟你向委员长转达。”
      第二天蒋夫人就给李卫东打电话:“卫东,委员长讲过了,你要有这个信心你就在长沙打,这个时候我们难得有这样的信心,有这个信心我们为什么不要呢?你这不是抗命,现在委员会重新再下个命令,配合你。”
      当天,蒋光头果真下了个命令,正式的命令,补发一条命令给李卫东:“在长沙打!”
      会战开始后,李卫东命部队坚决抵抗,同时让参谋长吴逸志率领长官部非作战单位、非作战人员撤到耒阳,只留下一部分必要人员,在长沙组成指挥所。
      李卫东首先关注的是赣西战场。
      赣西虽是日军为隐蔽主攻方向的行动而实施辅助进攻的方向,进攻兵力由第一○六师团主力及配属的第一○一师团派出的佐枝支队(第一○二旅团)组成,最高指挥官是第一○六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其任务主要是牵制华夏军队十九集团军的五个军,不让他们参加湘北方面的决战。
      负责赣西方面作战指挥的国民d军队的最高长官,仍然是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
      罗卓英,字尤青,别号慈威,18.96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毕业。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请缨北上,参加抗战。1938年1月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因南昌会战失利,他受到处分,如果这次战事再有闪失,他的处境就更不妙。因此,李卫东电令罗卓英各部“务沉着应战,积极抵抗”,“高安万不可放弃”。
      赣西方面的作战,主要由高安争夺战和会埠至甘坊一带的争夺战组成。
      从9月14日起,中日双方开始接触,不停地打.炮。炮击以后,日军以联队为单位发起冲锋,华夏军队利用断墙、壕沟进行阻击,子弹打光了,便与敌人拼刺刀。战至16日晚,守军第五十八军、第三十二军退守若头岭、缺夫岭,日军占领了罗坊。
      初战,冈村宁次先发制人,占了上风,一直冰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李卫东却是一脸忧愁。他急令第一八三师由靖安以北南下,夹击罗坊之敌,命令精锐部队第七十四军由万载向上高推进,阻击第一○六师团西进。
      17日的战斗十分惨烈,敌人的炮弹铺天盖地,落在守军第六十军的阵地上。炮击过后,第一○六师团几乎倾巢而出,扑向第六十军阵地。第六十军禁不住如巨浪般的冲击,整个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出现了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团长,士兵找不到长官的混乱场面。接着,第五十八军阵地也被突破。由于武器装备和官兵训练质量的不同,华夏军队两个军六个师顶不住日军一个师团。
      18日,日军从三面完成了对高安的包围,国.军第六十军和第五十八军被迫后撤;第三十二军则弃守高安。
      李卫东得知高安失守后,心急如焚,如果再让赣北日军向西横行无阻,与鄂南、湘北日军连成一气,整个战局将不堪设想。于是,他一边严令第三十二军夺回该地,一边派第七十四军前往增援,并于19日晚,下令全线反攻。
      日军占领高安及锦江北岸,以为华夏军队伤亡过大,无力再战,放松了警惕,当晚举行篝火晚会,为胜利弹冠相庆。正当他们欢呼雀跃之时,华夏军队杀了过来,日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战至22日拂晓,华夏军队收复了高安,向马形山、斜桥推进,高安日军被肃清。华夏军队在赣北的反击同时获得成功,收复了原来日军占领的地区。
      与此同时,鄂南方面的战斗也打响。
      9月21日,集结于湖北通城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在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指挥下,在鄂南发起攻势。其目的是从东边避开国民d军队沿新墙河、汨罗江设置的两道防线。
      第九战区对鄂南方向进行防御的是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
      杨森,字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思,1882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就读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后一直在川军中任职,是有名的川军将领。李卫东与其私谊不错。杨森因在保卫上海的战斗中作战英勇,被提升为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由通城南犯后,首先以一部兵力向第七十九军正面阵地南江桥进行佯攻,另以一部兵力准备绕过幕阜山东侧,经白沙岭向长寿街推进。杨森很快判明日军是企图切断第七十九军退路,然后加以包围歼灭。他立即向李卫东报告,同时急令通城以南的第二十军由西向东侧击日军。
      李卫东接到报告后十分震惊。这股日军若是与湘北日军会合,那么部署在新墙河、汨罗江防线的第十五集团军就会受到夹击。于是,他急忙调第八军前往增援,同时命令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崧甫,以大湖山、九宫山方面的部队由南向北尾击和由东向西侧击敌人,对日军构成南北夹击和包围的态势。
      23日,日军在攻占麦市、桃树港后,继续向南攻击前进。
      30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在献钟以西三眼桥与奈良支队先头部队会合。此时,国.军第七十九、第八、第二十军及第三十集团军互相配合,多次对日军三十三师团、一○六师团进行截击、夹击,并先后收复献钟、修水等地。随后,撤退的日军大部逃回通山、通城一带原防地。
      李卫东见赣西、鄂南两路暂时稳定,松了口气,便把精力放在湘北主战场。
      湘北主战场打响的时间是9月18日。日军投入进攻的部队是第六师团、奈良支队和上村支队。
      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彻夜不眠地睁大眼睛注视着新墙河南岸防线的局势。他手中有三个军的兵力,他已将第五十二军配置在右起杨林街,左抵洞庭湖东岸的九马嘴,扼守着第一道防线,即新墙河防线;第三十七军守备湘阴以北至洞庭湖东岸的江岸;第七十三军控制在汨罗江地区,构成第二道防线。
      关麟征,陕西户县人,原名关志道。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在黄埔系中以“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著称。在徐州会战中,他率第五十二军再立战功。战后,被提升为第三十二军团长。与关麟征在徐州会战中交过手的日军坂垣征四郎师团长认为: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十个军”。当时国内军事评论家称台儿庄战役中负责防守的孙连仲和负责攻击的关麟征为“孙钢头”和“关铁拳”。
      当时,第五十二军分别以第二师第一一三四团胡春华营和第一九五师第一一三一团史思华营配置在新墙河北岸的金龙山、斗篷山、比家山、草鞋岭一带,作为全军的前线警戒阵地,任务是在此阻击敌人三天,为全军调整部署赢得时间。
      9月18日早晨,日军第六师团及奈良支队集中炮火,向新墙河北岸的守军前线警戒阵地进行猛烈炮击。胡春华营与史思华营拼死抵抗,一场激战由此展开。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日军不断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守军阵地的防御工事几乎已全部被毁,小小的山头也不知被日军的炮火犁翻了多少次。但两个营的守军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每当日军冲到阵地前时,就与之展开白刃肉搏,好多据点失而复得,日军始终无法通过这道拦阻线。
      战至21日下午,胡春华营几百个活生生的小伙子,只剩下不到50人了。营长胡春华将全营仅剩的这点人员集合起来,说:按照上级的命令,阻敌三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今天是最后一战了,即使战死也绝不投降!
      战死也绝不投降!这就是胡春华营最后这40多个官兵唯一的信念。
      黄昏时分,日军终于攻占了胡春华营所在的警戒阵地。胡春华营全部壮烈殉国。
      守卫比家山、草鞋岭一带阵地的史思华营,与日军激战至22日下午,全营500多人也已伤亡大半。
      傍晚时分,师长覃异之指示史营长:阻敌任务已经完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退,但史思华斩钉截铁地答道:“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只要还剩下一兵一卒,都要与阵地共存亡!”
      史思华实现了他的诺言,除了几个重伤员外,该营官兵也将其最后一滴热血洒在了自己的阵地上。
      又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又是一群有骨气的华夏军人!
      新墙河,一条没有名气的河流,一条全长只有80多里的普通河流。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外地人还很少知道湘北有这么一条河流。它静静地流淌着,不去打扰任何人,也没有人去打扰它。然而,自日本侵略者踏进湘北的这片土地后,新墙河的宁静被打破了,这里成了腥风血雨的战场。
      日军在攻下第五十二军两处警戒阵地的同时,也攻占了第五十二军在新墙河北岸下燕安、马家院等前线阵地的重要据点。第五十二军被迫撤退到新墙河南岸。关麟征立即命令第三十七军除留下一个师守备营田外,余皆调至新墙河南岸,协同第五十二军守备新墙河南岸阵地。
      李卫东担心湘北兵力不足,马上把第七十军调至汨罗,关麟征大悦,令第七十军接替第三十七军守备的汨罗江防务。
      23日凌晨4点,新墙河战斗正式开始。
      日军先是集中80多门火炮向防守南岸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师阵地猛烈射击,一小时后炮火延伸,日军开始强行徒涉渡河。华夏守军从几乎被炮弹掀翻了一层的落土中钻出来,在自己的阵地上严阵以待,随着一声枪响,轻重火器齐发,日军被阻滞于河流中间,中弹落水的声响此起彼伏,一时间,鲜血染红了河水。
      日军第一次强渡失败。
      午后,日军再次以炮火和飞机对守军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和轰炸,同时施放毒气。数十分钟后,第二师第十二团阵地工事全部被毁,守军大部分葬身其中,未被炸死的人员也全部中毒,丧失了战斗能力。残暴的日军占领阵地后,用刺刀将他们全部捅死。

第587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