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较小。
安思编队就没有遭到任何攻击,毫发无损,但海南部队炮击机场和布雷行动等却因准备迎击日军的再次空袭而推迟,反攻时间也因此拖延了十多天,日军的“X行动”的确打乱了海南部队的作战时间表,从这一角度看,日军的空袭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效果。
石原六郎从飞行员的战果报告中认为已经给予海南部队在瓜岛海域的舰船巨大打击,便决定提前结束“X行动”而转入攻击新几内亚岛的“Y行动”,因此命令所有刚结束对瓜岛攻击的飞机于8日撤回拉包尔,稍事休整后即发起“Y行动”。
由于所罗门群岛天气相当恶劣,很多飞机无法按计划返回,直到4月9日才陆续返回拉包尔。石原六郎随即在拉包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于10日投入44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和131架零式战斗机,发动以莫尔兹比港为主要目标的“Y行动”。
10日天公不作美,大面积的积雨云正好覆盖在新几内亚岛上空,日军飞机必经之路的欧文斯坦利山脉被阴云笼罩,飞机无法飞越,“Y行动”只得延期实施。在“Y行动”全面实施前,日军就寻找一些没有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目标进行攻击,如4月11日,日军侦察机发现海南部队在新几内亚岛东部的奥鲁湾锚泊着一批船只,石原六郎立即下令出击,21架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在72架零式战斗机掩护下前往攻击,海南部队起飞50架P-38“闪电”战斗机迎击,日军被击落6架,才击沉1艘运输船,击伤1艘扫雷艇,还有1艘运输船因伤抢滩搁浅。华夏飞机无一损失。而返航的日军飞行员却声称击沉驱逐舰1艘、运输船4艘。
4月11日18时,根据气象预报,明天天气将会好转,石原六郎下令12日晨开始实施“Y行动”!参战飞机分为三部分,一是由55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的制空队,由纳富健二郎大尉指挥;二是第一攻击队,由17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和32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由铃木正一中佐指挥;三是第二攻击机,由27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和44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由中村友男中佐指挥。
4月12日晨,参战的175架日机陆续起飞,8时45分在拉包尔上空编好队形,两个攻击队以6800米高度,相隔1000米向莫尔兹比港飞去,而制空队则在攻击队上方500米高度掩护。
海南部队在日机到达前四十分钟发出警报,并起飞44架战斗机迎战,双方战斗机发生激战,日军有9架战斗机和16架攻击机被击落,但其余攻击机总算突破了华夏飞机的拦截飞临莫尔兹比港,冒着海南部队异常猛烈的地面炮火对机场和港口进行了轰炸,海南部队机场跑道有三处被炸,一座油库起火,很多营房被毁,19架飞机在地面被毁,空战中还损失了2架战斗机,所幸船只没有损失。
4月14日,日军侦察机发现在巴布亚半岛东南的米尔恩湾有10艘大型运输船和7艘中型运输船——这是海南部队从莫尔兹比港出发向米尔恩湾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护航船队,由4艘运输船和5艘护卫舰组成,14日晨到达目的地,被日机发现时正在进行物资卸载——日军立即出动185架飞机前去攻击,日机刚刚起飞,就被盟军海岸监视哨发现,海南部队指挥部随即发出警报,正在进行卸载的运输船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出港规避,12时许日机到达时,海南部队船队已经到达开阔海面,做好了防空准备,日机发现目标当即开始俯冲攻击,在空中掩护的华夏飞机和护航军舰的高炮密切协同,击落7架日机,海南部队损失飞机3架,被炸沉炸伤运输船各1艘。日军飞行员战果报告却是击沉运输船4艘,击伤6艘,击落华夏飞机44架。
由于4月16日.日军侦察机在布纳附近海域没有发现船只,加上天气预报该海域即将受恶劣天气影响,石原六郎担心出击的飞机返航时会遭遇恶劣天气,便取消了原定16日空袭布纳的计划。
石原六郎认为经过这些天的大规模空袭,从飞行员的战果报告来看,已经给予海南部队沉重打击,达到了预期目的,便宣布“伊号作战”胜利结束,第三舰队所属的舰载机全部返回特鲁克。
在历时十天的“伊号作战”中,日军共击沉盟国运输船2艘,驱逐舰、护卫舰和油船各1艘,击落击毁飞机31架。日军损失飞机59架,其中九九式舰载轰炸机16架,还有17架九九式被击伤。损失的九九式占全部参战九九式的30%,如果算上击伤的,损伤总数占全部的60%。这样的消耗是日军难以承受的,因此第三舰队返回特鲁克后,由于飞机和飞行员得不到补充,第一航空战队只好将部分飞机、器材和飞行员移交给第二航空战队,然后于5月3日离开特鲁克返回本土补充,这样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航母数量又减少了2艘,进一步削弱了日军在南太平洋前线的航母实力。从这点上来讲,“伊号作战”绝对是得不偿失的,给海南部队所造成的损失并不显著,但自己损耗却不小,尤其是2艘航母返回本土,直接影响了以后的作战。其实这一点,日军第三舰队内部早在制定“伊号作战”计划时,就有人预见到航母舰载航空兵损失难以补充而提出反对意见,但石原六郎急于尽早消灭海南部队航空力量,保障己方加强防御准备,顾不得许多了。这也是石原六郎一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作战思想的典型表现。
就在日军进行“伊号作战”期间的4月15日,海南部队南太平洋两位重量级的将领首次碰面,南太平洋部队司令徐宝珍海军中将前往布里斯班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与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李卫东陆军上将进行了会晤。
在两人见面之前,无论华盛顿还是重庆的高层领导还是两人的参谋人员,对此次会晤都深感担忧,担心这两位极具个性的将军会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即将开始的联合作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两人竟然一见如故,英雄惜英雄,彼此相互敬重,三天的会议虽然有过争论,但总体相当圆满,两人及其各自的参谋人员一起制订了1943年下半年南太平洋的反攻计划,即“埃尔克顿”计划,后改称“硬币”作战,这一计划规定南太平洋海南部队在1943年12月前,以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为目标,至少实施十三次登陆,最终形成对拉包尔的夹击之势。
在上述作战中,南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部队必须为对方的作战提供必要支援。5月中旬首先由李卫东部队发起攻击,夺取伍德拉克岛和基里维那岛;接着徐宝珍的部队应占领新乔治亚岛;7月后李卫东将继续发展进攻,攻克莱城和萨拉莫拉,并占领马丹和胡翁半岛;与此同时,徐宝珍的部队也应夺取肖特兰岛和布干维尔岛南部的布因;最后李卫东将从胡翁半岛推进到新不列颠岛,徐宝珍则应全部占领布干维尔岛,实现参谋长联席会议3月29日对拉包尔的反攻指示精神。
苏联战场,列宁格勒战役。
老勒布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以莱因哈特第41装甲军和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组成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列宁格勒;以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缺第8装甲师,新增1个党卫军警察师)组成西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牵制苏军主力,尔后沿卢加—列宁格勒公路进击列宁格勒;以布歇第16集团军和zy集团军群霍特第3装甲兵团之第57装甲军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
8月8日,北路德军率先从卢加河下游向金吉谢普地区发起猛攻,至8月13日突破金吉谢普防线,占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列宁格勒至金吉谢普的铁路和公路线;南路德军南于8月11日从卢加河上游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进攻,至8月15日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占领诺夫哥罗德,随后向东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进,并以部分兵力准备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文;中路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于8月10日时向卢加发起攻击,虽然受挫,但牵制了苏军3个师的兵力。8月15日,曼施泰因奉命将任务交与第50军接管,率第56装甲军南进,支援南路德军。与此同时,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军东南集团军也以3个师的兵力向拉多加湖*进,芬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则向卡累利阿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发起进攻。
德军以每天2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8月21日,南路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8月底,北路德军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9月8日,南路德军到达列宁格勒城东面拉多加湖南岸,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只有拉多加湖一边可以与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联系。在勒布元帅看来,列宁格勒已经垂手可得。而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看来,列宁格勒已经没有希望了,他甚至跑到前线去,希望被德国人打死。
形势十分严峻。苏最高统帅大本营决定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由原大本营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出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9月9日晚,斯大林紧急召见朱可夫,对他说:“你到列宁格勒去,接替伏罗希洛夫指挥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9月10日清晨,朱可夫带着助手霍津中将、费久宁斯基少将和科科佩夫少将飞抵列宁格勒。此时,伏罗希洛夫等人正在开会,讨论一旦守不住列宁格勒,应采取什么措施。朱可夫立即提出,必需坚决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最后一人。随后朱可夫对方面军进行了改组,费久宁斯基任副司令员,霍津为参谋长,并当场撤换了第42集团军司令员伊凡诺夫少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可夫少将的职务。朱可夫又同助手们连夜制定了一份城防计划:从市区防空部队撤出部分高射炮,将其配置在列宁格勒最危险的地域,对德军坦克实施直射;以波罗的海舰队的全部舰炮支援乌里茨克—普尔可沃高地的第42集团军;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布设地雷、设置电网;从卡列宁格勒方面军步兵第10师开赴前线列宁格勒方面军步兵第10师开赴前线
累利阿地峡抽调第23集团军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团军,加强乌里茨克地区的防御;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军事院校学生组建5到6个步兵旅。
德军于9月9日上午开始从南面向列宁格勒发起正面强攻,主攻方向为该城西南的乌里茨克和正南的普尔可沃高地。10日,德军在苏军第3近卫民兵师的防地上撕开了一个缺口。11日,德军占领杜德戈夫,次日又占领红村,向乌里茨克推进。9月13日,德军突破苏军的防御,占领了索斯.诺夫卡、芬兰科伊洛沃,*进乌里茨克。朱可夫意识到列宁格勒的防御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决定将方面军最后一个预备队步兵第10师投入战斗。14日,步兵第10师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敌实施迅猛突击。德军没想到苏军会突然发起反击,一时大乱,被迫放弃了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苏军恢复了原来的态势。
对勒布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希特勒将作战重点转到了莫斯科轴线上。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发起莫斯科会战。希特勒要求勒布迅速同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建立联系,合围在列宁格勒的苏军集团,以便最迟在9月15日为德军在中路的进攻创造条件,到那时,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和一部分空军将调归包克元帅的zy集团军群,15日之前如果不能攻下列宁格勒,勒布将更没有能力去攻占列宁格勒。为此,勒布致电总参谋部,要求准许他推迟四五天再将装甲兵团交给zy集团军群,同时,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将在几天内占领列宁格勒。勒布的请求得到同意,准许他推迟4天。总参谋长哈尔德在命令的最后特别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许多事情和许多人的前途将由这4天决定。”勒布明白,这许多人中也有他自己。
9月16日,勒布寻找苏军防御的薄弱部位,指挥德军从苏军第42集团军和第55集团军结合部突入苏军防御,攻占了列宁格勒以南18公里的普希城,向左迂回列宁格勒正南的普尔可沃高地,向右迂回东南的科尔皮诺。然而,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德军的进攻速度就向蜗牛爬行一样慢,其推进速度从7月份的每天5公里下降到9月一个月的不到2公里。而距希特勒规定的时间只有一天了。勒布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作最后一搏。19日,德军进攻达到*。德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普尔可沃高地等处发起猛攻,炮兵对列宁格勒实施连续17个小时的轰击,航空兵出动近300架次的飞机对该城进行了6个波次的轰炸。但是,列宁格勒军民顶住了德军的最后攻击,挫败了勒布的最后一搏。
第634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