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4章 04 宋家外传(五)[1/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过去的包办婚姻丝毫不考虑结婚双方的个人感受。到m.国时,忽然开始说包办婚姻不好了,是很愚昧很落后的表现,于是矛盾就源源而来。在这方面,有些名人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比如徐志摩,鲁迅,郁达夫等等。其实结婚这个事跟赌博有点象,自由恋爱根本无法保证婚后幸福,而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未必都不幸。
      当然,对男人而言,如果娶到一位旧式妻子(全心全意为丈夫服务的那种),而她文化程度又高,受过新式教育,那就更理想。但是,对于一个经过西式教育的女人来说,嫁给一个说不上话,谈不了情,只把自己当成释放欲望,或是生孩子的工具的华夏传统男人来说,即便一辈子穿金戴银,锦衣玉食,那也是一种命运的摧残。
      拿宋家三姐妹为例,大姐的婚姻属于包办,表面上,大姐的生活风风光光,可实际上,大姐的内心世界,好比一颗飘零的浮萍,没有根。大姐也是留洋的女人,她的爱情观已经在美国形成,面对没有感情基础的丈夫,经常独自以泪洗面。
      二姐,打破枷锁,毫无顾忌的选择自己的爱情方式,虽然,快乐一时,但是,这种不计后果的义无反顾,却叫她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也算不上完美。
      蒋夫人那个时候,幻想着,大姐的婚姻和二姐的婚姻,完美的结合在自己的身上,既有面子,又有爱情,两者皆要有,自信的她,深信自己能够鱼和熊掌兼得。
      其实,蒋夫人的回国,是其父亲一手算计的结果,二姐的婚姻,使得蒋夫人的父亲,生怕到了怀春年纪的蒋夫人,在给他添了乱子。
      就在蒋夫人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如醉如痴地回头啃华夏文化的时候,父亲一封又一封的书信飞往美国,催促她快些返回华夏。
      一天,蒋夫人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在信中父亲恳切地道:“宝贝女儿啊,还记得你6岁的时候,得了中风不语病,不几天你的右腿又起了脓包,可吓坏了爸爸。爸爸从来没有落过泪,看到你躺在床上的时候,爸爸平生第一次为女儿掉泪了。一直到你9岁,离开爸爸的时候。如今10年了,爸爸一直为你担心祈祷。前些日子,你来信说不想回来了,爸爸又是几个不眠之夜。……如果你要真是爸爸的血脉,你应该回来,你应该立即回来,爸爸在等着你……。”
      万里飞书催女儿归,急切之情道出了一个进入老年父亲的心愿,蒋夫人是个孝顺的女儿,虽然不舍得美国的生活,虽然不舍得刘纪元的爱情,虽然不舍得,那生活了十年的,留下她青春岁月的痕迹的土地,但是面对父亲的召唤,她不愿意叫父亲因为自己伤心。
      回到昔日的上海,当年那个幼稚的小女孩已成为一个风姿窈窕的美貌女郎。曾有一个才子,这样赞叹道:她双颊泛着熟透了的桃子似的红晕,殷红的嘴巴像石榴花一样。高高的鼻子,又秀气又端正。一双羚羊似的深眼睛,长着长长的睫毛。弯弯的双眉仿佛是用黑颜料画出来的。乌黑的卷发顺着光洁的额角波浪似地披垂下来……”
      当她迈进久违的家,当慈祥的父母亲吻着这位阔别而归的小女儿时,蒋夫人才真正感到,她已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这个大团圆的家中,最高兴的还是她的母亲。她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欠佳,亲自下厨,中西结合,做了一桌丰盛的接风菜。母亲将蒋夫人爱吃的“烧四宝”特意放在了小女儿面前。
      蒋夫人深深体会到家的欢乐、家的温馨。
      “今天,是我们宋家团圆的日子,端起酒杯,为你们小妹的归来,为我们东方美丽的公主,干杯。”蒋夫人的父亲说道。
      其实东方公主,并不是李卫东最先提出来的,第一个喊出来的,是蒋夫人的父亲。
      “长大后的小妹,可把大姐和二姐都比下去了。”。大姐道。
      一阵阵的玻璃杯的碰撞声,一句句赞美和夸奖的话语,一份份温暖的亲情。
      蒋夫人沉醉于幸福之中。
      美中不足的是,蒋夫人十分思念的二姐并没有出现在团圆宴的饭桌上,此时,她已经逃离到了日本,嫁给了孙先生。
      蒋夫人,不愿意破坏父母的喜悦,并没有提起二姐。
      这天晚上,父亲专门为她举办了家庭舞会。上海滩的名人杜月笙、陈英士等人应邀参加。
      蒋夫人翩翩起舞,引来阵阵掌声。
      父亲注视着10年别后归来的女儿。
      舞会散了。
      余兴未了,谈兴且添。
      蒋夫人打量着这个十分眷恋的家,格格笑了笑。“老爸,您现在富甲一方,又威震海外,可是,这房子与您的身份,可不匹配了!”
      “哦,咱们这老宅,可是个老古董啊!”父亲道。
      蒋夫人道:“华夏庭院,古典庄重,但是咱们作为接受过西式

第654章 04 宋家外传(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