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子,曾经当众质问过老罗斯福总统。
她向老罗斯福总统用坚定而温和的语气表示抗议,斥责刚抵达美国时被海关扣留的遭遇。她说。对一个来自华夏的14岁的小女孩,却拒她于大门之外,甚至把她监禁三到四个礼拜,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待客之道,在华夏也绝对不会发生。
竟令当时的美国总统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无话可说。宋霭龄质疑美国总统的事情,第二天就被美国媒体爆出,她立刻成为话题人物。1910年毕业后,美国媒体又纷纷预言,年轻的宋霭龄在美国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回国后定将成为第一夫人。
然而,第一夫人的美梦她并没有实现,所以,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三妹的身上。
宋霭龄以精明,厉害著称,连蒋光头也畏她三分。蒋光头的侄孙兼副官蒋孝镇说:“委座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惟孔可医;孔之病,无人可治。”
宋霭龄积极协助孔祥熙,使得孔祥熙在出任参议期间做了几件颇为风光的事。
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先生的秘书,后才有介绍二妹接替工作,而蒋夫人与蒋光头的婚事,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民间说宋家三姐妹,老大爱钱,老二爱国,老三爱权。
蒋光头、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她这个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决。她平日深居简出,不像蒋夫人那样喜欢出头露面。可是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国家大事。
有一天,蒋夫人在大姐的催促之下来到了孔府。一进屋,宋霭龄就把她带进了自己的房间,让她坐下后,便笑着说:“老三,听见喜鹊叫没,这喜鹊叫,说明咱们家要发生大喜事!”
“难道是大姐又怀孕了,那可真是大喜的日子,大姐,为这事你得摆酒席庆贺啊。”蒋夫人道。
见蒋夫人没有明白什么意思,索性直接了当道:“哪里是我的喜事啊,是妹子你的,那个蒋总司令非常的喜欢你,不嫌弃你是个老姑娘,你说是不是大喜。”
宋霭龄说完观察小妹的脸色。
“你是我亲姐吗,找个大我那么多的男人给我,更何况,还是个拈花惹草的,他的风流往事,传的满城风雨的,在说二姐根本就不同意啊,还说什么他不嫌弃我,你以为我嫁不出去,也不看看他自己什么样子?”蒋夫人生气道。
“老三,你说什么呢,我是你亲姐姐,我能害你吗!”宋霭龄打断她的话,“就因为我是你大姐,我才不能让你和刘纪文结婚,刘纪文有什么好?你说他是留学生,他留学生有什么地位?能和姓蒋的比吗?你说他长得漂亮,一个男人长得漂亮有什么用!你说他有钱,今后姓蒋的恐怕别人送钱给他他都不要呢?”
接着,宋霭龄又说道:“我跟你实说了吧,在我看来,那姓蒋的是当今华夏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国民d领袖人物,说他是一位东方的拿破仑,那简直一点都不夸张。如果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也是我大姐之幸,还是咱宋氏家族之幸呢。自古‘英雄配美人,我看一点都不委屈你。”
再接着,宋霭龄为蒋夫人分析当今华夏政坛的形势,认为蒋光头毫无疑问将成为华夏的最高统治者。嫁给蒋光头,即成为华夏的“第一夫人”。这样,美龄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帮助蒋光头治理华夏。所谓江山美人,更为可贵。
霭龄又感叹地对蒋夫人说道:“我们姊妹三人,你大姐我嫁给了孔祥熙,你二姐嫁给了孙先生,他们两个人都是华夏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现在就剩小妹你一人。论才学,你绝不在大姐二姐之下;论家庭地位吧,宋氏家族也更胜从前。如果小妹放着‘英雄伟人不嫁,岂不可惜了小妹的一番理想与抱负,也有负宋氏家族的高贵门第。”
其实,在蒋夫人内心深处,她喜欢刘纪文,却并不崇拜他。蒋夫人攻读英国文学,喜欢《亚瑟王传奇》,对亚瑟王的助手墨林尤为激赏,因为他是言出必中、法力无边的预言家。
蒋夫人还喜爱不辞艰险独自上路去寻找圣杯的骑士。传说中的人物当不得真,莫非现实中就没有超级强者?刘纪文温文尔雅,浪漫多情,聪明幽默,但他只算轻量级的“拳手”,根本做不了重量级的“拳王”。她虽与刘纪文订了婚,但有时候订婚与结婚之间仍隔着无法逾越的天堑。蒋夫人曾对二姐说过“非英雄不嫁”的话,刘纪文的黯然出局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及至蒋夫人回国,大姐夫是孔祥熙,二姐夫是孙先生,个个都是人中之龙,以她不肯服输的心气,在婚姻上更不肯低调处理。
听了宋霭龄的这番分析,蒋夫人已动了心。她一直都有希望出人头地的虚荣心,这时少女时期的种种梦想又涌上心头,她意识到惟有蒋光头,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选择。可是她还是顾虑重重道:“终究他有3个老婆……”
“他的家庭问题你不管,他已经同3个老婆脱离了关系。别说他有3个老婆,就有30个,她们也不敢出面吵吵闹闹,那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吗?”大姐道。
宋霭龄又缓了缓语气,心里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蒋夫人肯定还是有些放不开,应该再好好劝劝。于是她走到蒋夫人的身边,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小妹,你是在美国留过学的人,怎么观念也和一般的华夏女人一样那么死板?婚约既然是人订
第659章 10 宋家外传(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