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刘封与孔明的判断[2/2页]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 满地是菠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所以,他就是要维持一个既有能力又无进取之心的人设。
      而这时,下人禀报:“主公,大公子刘琦求见。”
      “快请!”
      刘封欲起身告退,刘备却说:“封儿,你先留下。”
      “是……”刘封侧立一旁。
      “叔父,叔父!”刘琦风风火火的闯入。
      “大公子何事如此惊慌,喝口水慢慢说?”
      刘琦喝了一口水,说道:“江东来人了,来的是江东名士鲁肃鲁子敬!”
      “他……所为何事?”
      “嗯,说是给父亲吊丧来了!”
      “吊丧??”
      刘备敏锐的察觉到此事非同寻常,便对左右说道:
      “快,请孔明和糜公等人,还有云长翼德子龙等几位都到此。”
      “是!”
      刘备请刘琦坐下来,长出了一口气,左右谋士皆不在,看到一旁的刘封,随口问道:“封儿,你且说说,鲁子敬此行前来,所为何事?”
      刘封熟读三国,自然不假思索道:“自是想从我们口中套取曹军军情,以做应对之法。”
      见刘封想都不想,刘备有些不快:“你想一想再说!”
      刘封故作认真的思索了一下,问刘琦:“太守大人,孙策去世时,荆州方可派人吊丧?”
      刘琦摇摇头:“江东与我有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未曾派人也!”
      刘封点点头:“那除了刺探军情,别无他意。”
      不多时,几位先生了来了,远远就听到孔明口中高声叫道:“大事济矣!”
      厅堂前,诸葛亮朝刘备刘琦行过礼之后,开口便问道:“往日孙策亡时,襄阳可遣人吊丧否?”
      刘备刘琦同时一怔,这问话的切入点,竟与刘封一般无二。
      诸葛亮一怔:“怎么了?”
      刘琦说道:“没什么,江东与我荆州有杀父之仇,不通庆吊之礼。故而不曾吊丧。”
      诸葛亮点点头,胸有成竹道:“如此说来,鲁肃此行前来,非为吊丧,乃刺探军情也。”
      刘封,诸葛亮!
      两人一先一后,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判断。
      刘备点点头,面上不为所动,内心却颇为惊讶,余光看向自己义子,多有赞赏之色。
      “封儿才智过人,又忠诚果敢,可堪大用,只可惜只知儿女情长,当如何调教为可用之才?着实是个难题。”
      接着便是商议应对之策。
      刘琦没啥话说,已经将鲁肃吊丧之事全权托付给刘备处理。
      刘备却也得和诸葛亮等人商议如何具体应对。
      诸葛亮的意见还是一样!
      他自己孤身一人随鲁肃前往柴桑,与吴主商议联合抗曹之事!
      让刘备率关张赵,以及包括新野、江夏的两万大军驻守夏口,随时待命!
      若东吴胜,则南下取荆州。
      若曹操胜,则东进取江东。
      其他人皆觉得此计甚妙!
      唯独刘备眉头微锁,似有心事!

第11章 刘封与孔明的判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