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72 章 第 172 章[2/2页]

戏明 春溪笛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没办法,这奏本已经是旧爱了,丘?F现在满脑子都是他的新欢《成语词典》。
      人一有了事干,那可真是劲头十足,他感觉自己腰不酸了,腿不麻了,眼睛都不觉得累了,要不是还要去内阁干活,他一天说不定能写一万字!
      第二天众人看到丘?F的奏本,都觉得有些纳罕:怎地这次丘?F的奏章居然直切正题,没那么多赘言赘语?!
      刘吉当场大义凛然地进谏:“要是封了张家子弟,那得把两位太后家中子弟也封了才行。”
      刘吉心里藏着这些个糟心事,看着春风得意的丘?F自然是哪都不顺眼。
      其因在于三月底朱?樘叫他撰写加封寿宁伯张峦为寿宁侯的诰命,还提了句想顺便把张皇后的弟弟也封为伯。
      上书两行大字:貌如卢杞心尤险,学比荆公性更偏!
      丘?F臭着一张脸叫人去把对联揭下来,在心里琢磨了一圈这事到底是谁干的。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要不了几个月,他这个首辅就该彻底退场。
      主要是丘?F都拿出《永乐大典》来吹了,说人太宗常年南征北战事情贼多,还不忘集天下文人之力编纂《永乐大典》,如今咱弘治一朝河清海晏、安享太平,怎么能连太宗一朝那种多事之秋都不如?
      他回去把这事儿与张皇后一说,夫妻俩对刘吉都添了点不喜。
      连丘?F自己都是这么哔哔的。
      朝廷现在不算太穷,丘?F这个搜集图书的提议很快获得了朱?樘的批复。
      刘吉身居内阁十几年,最擅长的就是审时度势,哪会听不出朱?樘的话外之意:你现在退休我会给你点面子让你荣退,以后可就不一定了。
      朱?樘反正是决定了,他每个月都派人去刘家问候一遍,一直问到刘吉主动上书乞致仕为止,就看刘吉受不受得住君王的频繁关怀了。
      现在的刘棉花已经不是刘棉花了,他已经进化成直言敢谏刘大吉!
      文哥儿听完后睁圆了眼。
      大意就是“首辅工作这么辛苦刘吉你吃得消吗”“你为大明朝廷做了这么多贡献要是现在主动离职一定给你最好的退休待遇”。
      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刘吉非常明白自己是经不起查的,一旦圣上要翻旧账,无数人会把他干过的事翻出来呈上去。
      刘吉脑袋轰地一下,感觉自己这步棋真是走错了。
      朱?樘一听就上头了,那必须不能不如,马上表示老丘说得对极了,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
      朱?樘能这么干吗?
      朱?樘只能暂且把加封小舅子的想法压了下去。
      人老丘长成什么样,妨碍他当官做事了吗!
      第二天就有人发现丘家大门上不知被谁贴了副门联。
      真是岂有此理!
      尤其朱?樘本来就已经不太信任刘吉,经此一事后朱?樘心底那股子想要换个首辅的想法就更浓烈了。
      朱?樘当然不能这么干。
      现在圣上不想用他了,不知多少人会想尽办法让他身败名裂!
      这对联简直是杀人诛心!
      这一琢磨,就发现自己杠过的人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还真没法把人揪出来。
      这就像吧,你真心实意粉了个偶像,天天为了偶像冲锋陷阵、辱骂对家。结果有人指着你鼻子说,哟,你和对面那位可太像了,长得像,性格也像。
      这能忍吗?这搁谁都不能忍啊,怎么能这么侮辱人!
      这背后之人真够过分的!
      文哥儿还是从李东阳他们那儿听说这事儿的。
      刘吉回到家中,叫来个心腹之人耳语一番。
      丘?F出门时还没注意,归家时看有人站自己门前议论,才看到那副恶意满满的对联。
      以前这种弹劾他的奏章也不少,只因着圣上还想要用他,便当做不知晓这些事。
      丘?F气得不轻。
      这是威胁,来自皇帝的威胁!
      至于荆公王安石那就不用说了,他被文人和文臣一路从南宋一直骂到明,都说是靖康之难是王安石埋下的祸根!
      只加封两个小舅子还好,要是把太皇太后和太后家中子弟全给加封了,他会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
      当今圣上虽然乐意听人劝谏,可帝后关系如胶似漆,圣上自是打心里偏爱张家,他好劝不劝,怎地劝到圣上的家事上去了?现在好了,圣上容不下他了!
      刘吉四月初第一次收到来自朱?樘的问候,心里咯噔一跳。
      相比丘?F这提议上通过啥的春风得意,刘吉的仕途就开始滑坡了。
      刘吉知道自己现在也只能早早着手写辞呈。
      只要是人都会有私心。
      刘吉一听,这事儿不能干啊,张家都有个侯爵位置了,怎么还另外加封伯爵?
      骂人就骂人,怎么还搞人身攻击呢!
      朱?樘开始派人去刘吉府中表达慰问。
      就像“刘棉花”这个绰号广为流传一样,这种带着几分戏谑的内阁大佬传言很容易就被散布出去。
      卢杞可不是什么好人,他不仅长得奇丑无比,还坏事做尽,据说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他给害死的。在他这位丑宰相英明神武的执政方针之下,都城都给叛军攻陷了,皇帝灰溜溜地带着大臣们逃亡去!
      ()

第 172 章 第 172 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