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章 牛孕马生[2/2页]

廿年变迁史 为不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指导不了生活的,所以朝令夕改,弄得家庭成员难以适从。李父是个完全的矛盾综合体,伪谦虚与好面子、爱赌博与心痛钱、爱计算与假精明有机融合,在外是个好脾气和技术人,在家说不得三分钟话就开启暴走状态,夸张的形体动作,念念叨叨脏话不停,内容却极为单调,只是在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以和李母的服从要求形成竞争性对抗,家里也是小吵天天有,大吵半年走。
      所以李为多是个唯唯诺诺软趴趴的性格,潜藏在深海里的一丁点反叛则或许是小时成长环境遗留的一点痕迹。李为的姐姐走得是物极必反的路子,继承了瞬间暴走的传统。
      上进的父母显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同时照顾两个小孩的,知识和文化让他们一视同仁,选择将大的放在身边。李为则小时候大多时间被放到镇上寄养,直到快读小学才接回来,然后是每年寒暑假也留在镇上。李母的妈妈拉扯大七个小孩,实在是厌倦了再带小孩,所以寄养的人家是李母的一个远方亲戚,家里小孩少而且为人热情,李为在这度过了放羊式的童年。
      八十年代的镇上人家的生活是辛苦的简单,趁清晨凉爽的天气赶上几里路去到田间耘禾、除草、施肥等等,然后再赶回来做早饭,用屉笼蒸好一天的饭量,在煮上些南瓜青菜之类的,就算是一天的菜量。吃饭是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人招呼的,饿了就自己找饭,忘吃了也没人知道更没人管。
      南方的水稻分为早晚两季,双抢是最忙的时候,早稻粗糙,晚稻软糯。镇上人家吃的都是早稻,因为晚稻价格高点要留着卖钱。这就是卖菜的吃烂叶,卖鱼的吃鱼屎。
      而到了会跑年龄以上的小孩是从来不管的,镇子不大都熟口熟脸的,更是从来没听说过人贩子之类的。大人小孩各过各的,不想不问,实在是一两天都没见到的,就去到河边看下,听说没有小孩被淹到,也就放下心了。
      李为除了有限的几件事外,已记不得具体每天做了点啥,只是很快乐。印象之一就是吃,那时的农村很少见得到荤腥和零食,随便一点吃食都会馋出虫来,有个远点庄子上的妇女,挑两蓝自家的枣子来集市上卖钱,三四岁的儿子跟着一起,想吃个枣子母亲不肯,五六里的山路眼睛死勾勾的看着,刚到集市哇的一声吐了两条蛔虫出来。

第六章 牛孕马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