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办公室里继续说话。
批示的力量果然十分巨大,接下来的三周里,从基层到局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将置换地块里的几个重叠关系清了出去,作为新一批的遗留问题扔给重大办公室进行后续处理,公司这块地继续往下办理用地手续。
放松下来的陈总特意把李为叫进来详谈一番,大意是说你想做就要好好做,你到公司这么久了,我们之间也磨合的差不多,我还是希望你能继续做下去,不过现在这个态度我不认可,要真正沉下心、积极主动的去做,你想忽悠别人可是忽悠不了的。焦躁的李为很想争辩,项目用地卡住了我能怎么办?但一想半年多没找到新工作,于是又变得怯懦下来,一边假意怏怏的点头称是,一边心里暗骂些吃死猫的话语。
是啊,李为进公司已经两年多了,工作职责都从营销变成啥都跟的万金油,地块则从规划置换方案到现在也已经两年多了,而如果从开发全过程来看,这大概只走了半步的样子。但时间不会为你停留,两年多的时间地产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依变化也在不停做对应变化,所以项目地块又卡住了,这次是因为住宅市场过于火爆,为了遏制不好的苗头,权属部门响应导向刚刚出台一个新政,产业用地的配套住宅面积减少,让公司去规划部门调整指标。
李为怏怏的在座位上翻看内部版的政策汇编册子,这就是熟悉了经办人的好处,可以提前获知或者拿到市面上不流通的资料。陈总则关上小办公室的门,沉闷不乐的不知何谁打电话。
咦,这册子上写的是,配套面积不得超过用地总面积的7%,李为摸了摸下巴,觉得和规划指标的批复不一样,赶紧找出资料研读琢磨,配套面积的建设指标不得超过总建设指标的15%。嗯~~??似乎可以做不同的解读,李为变得有些兴奋,大脑子激烈运转模拟互辩互解,好像的确可以说得过去!李为压制住心情小心翼翼的敲开陈总的办公室。
“你的意思说两个部门出的两个指引都对,前者是从占地面积上规定,后者是从建筑面积上规定吗?也就是说在7%的占地面积上建总指标15%的配套?只是楼层再高一点的问题?”陈总从不开心的茫然变得也有些高兴起来,“好像是可以说得通,这样,你现在去一趟经办人那,好好和他探讨一下,没车就打车去,回来用其他票报销”。负责后勤的家己人极懂节约,为了控制费用,你可以排队等公司的车,但不可以打车,至于活干不干得出,那不是后勤部门考虑的事。
经办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按惯例不能马上汇报主管科长,需要延后几天快到阶段办文结束期时才能汇报,这样显得手头工作量很饱满;过了几天,主管科长表示是很有道理,可以上报局例会咨询意见;又过了一周,分管局领导表态,区里是执行单位,市里是方向单位,对于这种摸棱两可的文件,还是应该函询市里的方向意见,然后才好执行。
于是办文上转到市里,熟悉经办人后一解释,市级经办人觉得可以解释得通,但还是吃不准;于是几周后又呈报分管领导指示,还是分管领导大气,大笔一挥,既然是政策研究部门没有说清楚,那就让他们自己解释。研究部门通常都是相对冷清的部门,所以对于外来人员咨询时十分热情和客气,听多几句委屈的诉苦,看多几眼可怜兮兮的模样,接着喝上两杯酒后,认可了权属和规划部门对于指标界定的不同。
之后又一层层的批转下来,办文得以继续往前进行,只是一报一转间已过去了好几个月,得到最后的结果时,上上下下的李为已感觉不到多少的欣喜,反而觉得异常的疲累,脑子仿佛都被掏空,只剩下麻木与空空如也的身体。
第二百一十七章 削尖脑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