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徽丘市新上任的市长在办公室内急得团团转,布满老人斑的脸皱成一团,旁边的秘书无奈地解释:“?导说,不急。”
      市长听到这话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想揪住郁?的领子大声咆哮,他真的很急啊很急,眼看着古城游客只有小猫两三只,他怎么能不急!
      “不行,我亲自去问问他。”老头风风火火地走了,秘书连忙去喊司机和安保。
      到了郁?的八角小楼,室内空无一人,民宿老板告诉市长,趁着天气好郁?带着长辈去泛舟。
      市长黑着一张脸又去了河边。
      郁?对老头挥手:“宋市长,来玩吗?”
      老头只觉得一股火气直冲天灵盖,好歹他知道郁?是宣传部定下的人,只能压制火气问他:“小郁啊,你什么时候开始拍摄?”
      “我邀请的人还没到,等到了就可以拍摄。”
      市长:“他们在哪,我可以派人去接。”
      郁?漫不经心看了市长一眼:“已经坐上飞船了,明天就到。”
      宋市长这才放心,还记得工作就好。
      小蓝欢快地趴在郁?怀里:“小?,饿!小?,饿!”
      “再吃就飞不起来了。”郁?没好气地警告它。
      小蓝气哼哼地扑腾翅膀飞到岸边,宋市长也喜欢养鸟,忍不住蹲在地上逗它:“徽星好还是新云星好?”
      “新云星。”张口就来,郁?只教了它这个。
      老市长捂着千疮百孔的心脏走了,最近几天都不想看见这只鸟。
      陪外公外婆玩了三天,褚白夏带着两个男人准时到达徽丘市。
      “?导,我把他们接过来了。”褚白夏腼腆地笑笑,又跟纪雅素陆阳打招呼。
      褚白夏带来的两个男人就是这次纪录片的主角,是完完全全的素人。两鬓斑白的男人叫曲文栋,今年两百多岁,一手书法炉火纯青,堪称大师级别。另外一位是他的孙子曲泽雨,主要过来给爷爷打下手。
      “曲老先生,我们之前沟通的很清楚,你知道这次要拍摄什么,对吧?”
      “知道知道,如果不是你说能让更多人学习书法,我还不乐意来呢。”老人嗓门洪亮如钟。
      像是怕郁?不相信,他来到八角小楼面前,扎稳马步,提气用力,嘿咻一声将门口的石狮子抱起来。
      末了,他还笑呵呵地问郁?:“你的体力活有石狮子重吗?”
      郁?惊恐的后退一步,没想到老人这么恐怖,难怪一点也不怕重活累活,反倒说他??隆
      “可以了,肯定没有石狮子重,快把老板娘的东西放下!”
      曲文栋拍拍胳膊捏捏腿,跃跃欲试:“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干重活?”
      只要能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书法的魅力,别说干重活,给郁?洗衣服都没问题。
      郁?微微一笑:“很好,我们先从造纸和制墨开始。”
      老人一脸呆滞,啥玩意?
      ……
      “郁?开始拍摄了吗?”宋市长又开始每日一问。
      秘书保持微笑:“已经开始拍摄了。”
      老头这才松了一口气,摸摸秃顶的脑门:“他请的是哪位明星?”
      “是素人。”
      老市长没反应过来:“素人?在娱乐圈出道几年了,有哪些作品……”
      说着说着,他反应过来,咆哮:“素人?!”
      秘书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辞职不干,他保持八风不动的微笑,淡定重复:“是的,素人,没有任何作品,男性,长得也不英俊,是个老头。”
      buff叠满的一番话听得老市长眼前发黑,捂着胸口摇摇欲坠。偏偏这个时候他的死对头,新云星某位市长发来亲切‘问候。
      “老宋,你那里情况怎么样?听说上头让郁?过去给你们拍摄纪录片,游客应该很多了吧。”
      宋市长呵呵,那个小混蛋来了只顾跟家里的长辈玩,好不容易拍摄主角还是两个素人,他已经能预见徽丘市惨淡的未来了。
      他硬着头皮说道:
      “等着,徽丘早晚能超过你的新云3区。”
      挂断通讯,老市长立刻蹦起来,冲秘书咆哮:“快快快,快去请许默导演,身为徽星原住民,他一定懂怎样拍出徽星的美。”
      还好宣传部定下三位导演,防止出现意外。
      至于郁?,他不指望了。
      ……
      此时,曲文栋带着孙子曲雨泽,气势汹汹杀进山里,开始扒树皮、砍竹子。
      郁?穿着长袖长裤跟在后面,开始拍摄造纸的第一步,见到曲文栋脸色漆黑,他在后面提醒:“老先生,表情不要这么狰狞,你会吓到观众。”
      曲文栋想咆哮,但又顾忌郁?在拍摄,只能硬生生忍下去,趁着镜头去拍孙子,他问郁?:“不是拍书法吗?为什么连纸都要自己造?”
      只要一想到接下来还要洗墨、刻砚、制作毛笔,老人手里的砍刀差点拿不稳,深深觉得自己被郁?坑了。
      郁?正色:“老先生,你应该知道除了影视剧中的书法,星际几乎没有人在意它。学校虽然保持着传统记录方式,但他们使用的钢笔也不是华夏最开始的东西,更别说普通人都使用电子笔。”

第145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