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2/2页]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秋来2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嘛?
      什么外寇入侵,都没有他心中所想的重要。
      然而卢象升的情况也十分难缠,军中乏饷。
      平日里欠了军饷,咱们因为卢督师与大家同甘共苦,咱们没饭吃,他也不吃饭,看在他的面子上,那就忍了。
      可是咱们兄弟与清军对战,都斩杀了三百多人,杀伤更是近千人,才能砍下三百多脑袋。
      皇帝一点奖赏都没有,那咱们还卖个屁的命啊?
      谁不知道清军是出了名的凶残以及难打?
      如此怨气在明军士卒当中传递,自是牵制了卢象升的进一步行动。
      卢象升也一直都在上火。
      他虽然是主战派,敢于和清军对战,可掣肘实在是太多了。
      朝廷上的重臣与他成反对意见,想法子要搞掉他。
      皇帝身边派来的监军,也觉得卢象升的行为影响了自己在陛下面前「善于军略」的良好形象,故而对他也不顺眼。
      卢象升屡次给皇帝上书希望能够给他调拨粮饷,以此来维持士气,继续打击清军。
      但清宛县令左其人、真定巡抚张其平都不给他运饷。
      后勤后勤没有,补充兵员更是别想了。
      无论是杨嗣昌还是高起潜都不想让卢象升这个名义上的督师,掌握许多人马。
      卢象升移书兵部告急也得不到回复,杨嗣昌只不过是把奏疏放在一堆奏疏里面,对皇帝就说的过去了。
      被高起潜派去的监军太监方正化则密疏弹劾卢象升「縻饷逗留」。
      如此亲近人送来的密疏自然引起崇祯帝对卢象升的不满。
      但是多尔衮却没有心思理会明廷这么多人的心思,他只想要此番出征劫掠越多越好。
      京畿地区已经连续失守真定、河间等十几处州县,致仕重臣孙承宗也遇害。
      崇祯听到消息后,哀伤悲叹,命相关官员做好后续抚恤,便不再管了。
      经此一事,孙家有直系子孙存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呢,故而相关官员只是口头应了,并没有落实。
      清军又攻陷衡水、武邑、枣强、鸡鸣、霸州等诸多县城,杀了大明退休翰林。
      唯有内丘,知县高翔汉力守十余天,清军见无法攻克,便撤退去祸害其他地方。
      还有魏忠贤的老家沧州肃县,被他修筑的也颇为坚固,倒是让清军难以攻克,直接绕道而行。
      因为这些清军看惯了县城外观不咋好的,到了魏忠贤的老家,猛地一看县城如此坚固,必定是明军的重要关隘,攻克之后,兴许就能够俘获许多粮饷财物。
      结果这伙清军发现,不亏是明军重镇,堡子修建的相当坚固,没有火炮是断然无法攻克,故而直接撤走。
      这些县城除了有高知县率军守卫,魏忠贤老家没被攻破外,清军兵峰锐盛,势不可挡,接连攻克许多城镇。
      多尔衮又兵分三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
      如此危急时刻,内阁首辅刘宇亮主动请缨,愿去前线督察军情,为君分忧。
      崇祯大喜,即刻下令将卢象升革职听勘,由刘宇亮代之总督天下兵马。
      可是当刘宇亮真的听到皇帝要让他上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止不住的害怕,我只是想要站在后方,在皇帝面前表表决心,没想着真去啊!
      刘宇亮这就相当于与袁崇焕的口嗨差不多,我是支持陛下的,愿意为陛下分忧,可实在环境过于严苛,我并不能有所把握处理好。
      奈何皇帝就觉得你能行,你就得给我办妥当。
      要不然我不仅换了你,还得宰了你!
      可杨嗣昌与薛国观不想让刘宇亮这个内阁首辅出风头,毕竟他是个废物,只能依靠卢象升。
      这无异于把他亲自送到卢象升的战船上,一旦内阁首辅全力支持主战的卢象升,结果兴许就与他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故而二人联袂上奏,说临阵易帅,恐怕绝非好事。
      崇祯上一次临阵逮捕袁崇焕的事,显然没有让他得到应有的教训,所以卢象升稍微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好,便想要换人,丝毫没有想过什么后果。
      故而人在相同的坑里栽好几次,不赖骗子手段直白,实在是个人才智以及没有逻辑。
      崇祯便命令刘宇亮督察各镇援兵,不再顶替卢象升。
      卢象升想着朝廷派内阁首辅来协助他,当即信心大涨,上一次斩杀清军,总兵杨国柱、虎大威死伤也不小。
      若是首辅能够带来些许钱粮那才真是大救星了。
      卢象升进驻巨鹿南家庄,因为兵部尚书杨嗣昌所扼,又让卢象升分兵给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去守卫皇陵为理由,以此来遏制他想要去找清军大战。
      毕竟卢象升的战绩在一片勤王师当中,还是想当可观的。
      可在这个庄子停驻后,卢象升手中只有残卒七千余人,士卒力量薄弱,且缺乏粮饷。
      士卒们还要在冬天以凉水充饥。
      崇祯的罪己诏下的就跟放屁一样。
      卢象升纵然是有心杀外虏,可处处都没有人与他相互配合,不断的扯着他的后腿。
      作为一个大明忠臣,如此坚持属实是没有几个朋友。
      大军陷入如此情况,卢象升只能派遣兵部攒画主事杨延麟,到距离五十里外的鸡鸣,向拥有关宁重兵的高起潜求援和粮饷。
      高起潜大冬天在被窝里睡懒觉,没空搭理一个小小的赞画。
      卢象升等了一天之后,没有消息传回,他曾任职的大名等三府父老建议他南下大名等地募兵。
      但他既不想落得逃离战场之名,又不想连累大名等地百姓,故而拒绝。
      巨鹿生员姚东照听闻此事,助粮七百斛,让大明官军吃上口热的,士气稍微恢复一点。
      整整三天的时间,卢象升派出去三波人马前去与高起潜接洽,皆是没有消息传回。
      卢象升最后一次希望高起潜能够与他合兵一处,攻击清军。
      但高起潜被卢象升整的烦了,直接离开鸡鸣,前往临清,不搭理你这天下兵马督师的话茬。
      你卢象升不是作战勇猛吗?
      有能耐就自己去跟清军打仗,非得拉着我做什么?
      隔天早上,卢象升生帐,四面拜见军中将士,说:
      「吾与尔等同受国恩,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
      众将士无不失声号泣。
      卢象升当即下令全军拔寨进兵,要与清军决一死战。
      大同总兵王朴当即眉头一皱,退至众人身后。
      (本章完)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