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八十四章低端局打多了会融入那个段位的[1/2页]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秋来2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松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防炮,城中百姓都背着门板出门。
      金国凤几次都想要率兵突围,结果全都被皇太极给打回来了,你想跑都走不了了。
      晚了!
      先前叫你投降你不投降,还放箭射伤朕的部下,这次不趁机灭了你,杀鸡给猴看,朕就不叫皇太极。
      那其余两山,是不是也有模有样的向你金国凤学习?
      这样的结果,会极大的加剧清军得到辽西战略要地的成本。
      因为皇太极的操作,金国凤再也不报任何外出的希望,而是选择坚守到底。
      大多数时候,人不是都能顺利选择自己想选的那条路,大多数是没得选,只能走剩下的唯一一条路。
      金国凤带领士卒连夜用砖石修补损坏的城墙,清兵数次攻上城头,全都被他打退。
      皇太极纵然拉来许多红夷大炮,火药炮弹管够的大气模样。
      主要是他麾下炮兵的水平以及准头,实在是有些不行。
      清军进攻受挫,皇太极只好下来在城南挖地道,松山这个地界他必须要打下来。
      为此他开出重赏,挖好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者为第一功。
      在地道里冒险运送火药,无官者赏官职,奴才则是准许他离开主子,赏赐壮牛,先登登城者也有厚赏。
      可是挖地道的,先登的清军士卒,全都被明将金国凤给打退了,毫无进展。
      松山最终也没有被攻克,皇太极在前线急的头发都长出来了。
      八旗重兵围攻,又不见援军,松山守将金国凤明明都做了逃跑的举动。
      结果他被皇太极硬生生的给打成了坚守到底,并且还让皇太极奈何不了他。
      自此在辽东一战成名!
      金国凤本没想要殊死抵抗,全都是皇太极他妈逼得!
      把他逼成了辽东前线“抗清名将”!
      在此期间祖大寿也是坚决不出兵。
      祖大寿与金国凤的判断是一样的,皇太极想要围点打援。
      他当年困守大凌河城石,清军就是这种战术,去援救他的数万明军吃了大亏。
      自此之后,明军在辽东就失去了机动能力,进取之心。
      祖大寿认为围攻松山,根本就不是皇太极真正的目的。
      而是要调动宁锦兵力去救援,然后伺机消灭明军在辽东的有生力量,从而破坏宁锦防线,进驻山海关,进一步威胁大明京师。
      皇太极无法攻克松山,只能独自咽下苦果,派人再次招降金国凤。
      但此时已然是攻守互换,主动权在对家手里,而不是皇太极能主导的了。
      打出士气的与信心的金国凤严词拒绝。
      你打不下松山才选择招降,我金国凤乃大明忠臣,为何要降你一个塞外狗鞑子,丢我祖宗的脸?
      最终皇太极想打也打不下,想调动祖大寿来救援也没戏,只能无奈退军回沉阳。
      清军到了沉阳郊区,哭声震天。….许多清军士卒都战死了,家属来拉尸体,关键还没有什么赏赐下发。
      毕竟这次出兵是赔本的买卖,抚恤还得战后统计。
      因为清军屡次入关抢劫之后,都已经习惯虐菜了!
      所以对上锤匪那么不菜的,以及金国凤这位被激发血性,拼死反抗的关宁军,显得不那么菜的。
      清军士卒一下子就不适应了。
      他们天天打低分段,勐地遇到一个中等分段的,就被打蒙实在是正常水平。
      因为一些清军士卒,已然不是关宁军的对手了。
      他们虐菜时觉得酣畅淋漓,以轻敌的姿态攻城。
      金国凤麾下的关宁军都知道鞑子难打,保不齐小命就没了,所以集中十二分精力对待,孰胜孰劣很明显的。
      菜鸡打多了就会融入那个段位,还得时不时的打打高端局,才能保持战斗力。
      皇太极对于明朝的几次劫掠伤害巨大,而且也让麾下士卒越发的感到轻松。
      他们的作战目标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想着靠着拼命先登之类的获取赏赐。
      大明物资丰富,只要跟着大军出去劫掠一趟,不仅没有什么性命之忧,还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买卖之下,早就能让更多清军转变心态。
      谁有钱了之后,不想着好好享受享受啊?
      还要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拼命,一旦拼命战死,自己好不容易抢掠来的家财,得有一半分给他人。
      (清军规定送同僚尸体给他的家人,会得到他一半的财产)
      不仅命没了,想要给家里人多留点钱,都做不到。
      这便是清军此番战败的诱因之一,即使是皇太极亲自领兵。
      但到目前为之,皇太极还没有发现这个漏洞。
      或许他虽然文治武功都强于其他首领,但也不擅长或者不屑下基层与那些人沟通。
      总觉得军事力量强,就能掩盖一切,暴雷只不过是能掩盖多久的事。
      这便是封建上位者的局限性之一。
      金国凤的战绩上报朝廷,崇祯大喜。
      辽东那地界,已经好久不曾传来有利大明的消息了。
      金国凤直接被崇祯提拔为宁远总兵,连他带儿子都世袭锦衣卫千户。
      但祖大寿却丝毫不为金国凤感到高兴,甚至连嫉妒的心情都不会产生。
      因为他早就了解了崇祯的脾性,他发现这个人一旦好用,非得用到死才会罢休。
      无论是被敌人杀死或者被他这个当皇帝的杀死,总之都是用到死。
      在祖大寿看来,金国凤他离死也不远了。
      上一个让他觉得可惜的便是卢象升,本来就不该死,有他在,中原各地的叛乱还会收敛一些。
      至少停驻在宣大,也能让贺今朝忌惮一二。
      无奈皇帝的操作,总是能不自觉的往皇帝对手希望发展的方向发展。
      祖大寿远离漩涡中心,看的也越发的清楚明白。….吴三桂如今是副总兵,对于金国凤立功也颇为羡慕。
      “舅舅。”吴三桂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这鞑子如今怎么这般容易杀了?”
      祖大寿倒是清醒的很,对着吴三桂道:
      “侥幸罢了,你看皇太极下一次出兵,金国凤还能占到便宜吗?他不死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金国凤不足三千人驻守松山,抗住皇太极的勐烈攻击,取得如此大捷。”
      吴三桂没明白,继续发文:
      “如今金国凤为宁远总兵,麾下将士过万,宁远城要比送山城坚固许多,舅舅为何也不看好他?”
      祖大寿却是站起来走了几步:
      “如今

第九百八十四章低端局打多了会融入那个段位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