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以次充好,但要是没有那么点经验,其实很难分辨出来。那几家铺子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这么干。
“还有一点就是,我去的时候就很纳闷,既然质量如此好,为何两家铺子会开在城西,开在城南的这一家还是在偏僻的街上,完全不符合要把生意做大的原则。特别是既然质量对标我们岳家,城西那样的地方能赚几个钱?”岳初宁提出了疑点。
“这个我和阿彦也想过,但是去店里看了又确实没有异样,实在费解。”岳季平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岳初宁的长辈,他们就是很平等在交流经验。
岳初宁摇头,“不,这就是抓住了消费人群的特点。”
岳季平和曹彦有些不解,面露疑问。
“你们想想,我们岳家的布,出了名的质量好,贵。但是一分钱一分货,都是值的。一般的老百姓如何消费得起贵的?所以一般老百姓来岳家的铺子买布,也是买最便宜实用的棉或者麻,那些稍上档次一些的丝绸、缎这些,他们甚至连最便宜的缠丝缎和锦缎区别都看不出来。可是那些大家大户和贵女们就不一样了,一个个火眼精金的,平日里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哪会分不出来。所以,怎么可能开在城东和城南繁华的地段呢?”
岳初宁这么一说,两人就恍然大悟了。
因为普通百姓买不起价格高的布匹,所以你只要做个差不多的样式,他们也根本不知道不是一样的质量,只把锦缎当珍珠缎买了。而富贵人家,根本不会去太偏僻的地段买东西,对他们来说,二两银子和四两银子根本没有区别,所以权贵们依然是在岳家消费。
岳家流失的客户都是那些普通的百姓,虽说利润不高,但是胜在人口基数大,渐渐就亏损了。
“而且哪怕是真的有那么一两个图便宜的贵女去买,他们放在货架上的挂样布匹那是实打实我们岳家出品的,是正正经经的正品。她们付了钱也不会自己亲自拿布料,也都是经由丫鬟小厮带走。等买回去了,那料子有问题,大抵也就觉得自己没看仔细罢了,压根不会为了几两银子的事情去寻根问底。”
“光是珍珠缎的原料就比锦缎贵了一倍有多,不算人力成本,那都是亏得离谱的。难怪他们价格如此低廉,质量却与我们一
第144章 对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