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卷 第198章 阅卷(2)[1/2页]

寒门帝师 我是泡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杨寅秋先看此文破题。
      怀人之诗,备道其所为怀者焉。
      看到这,他微笑点头对一旁的彭汝玉道:“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为什么说这开头有意思?
      因为,通过【怀人】二字,作者直接告诉阅卷人,你别考察我了,毛诗和朱子所言我全都看了。
      上面都说了,《卷耳》乃怀人之作。
      上来用两字既点题,又告诉阅卷人,我是学霸,这题目难不住我。
      考生和阅卷人有的时候通过题目也是可以对话的。
      比如考数学,应用题明明四则运算就能解决问题,小学生非要用微积分解答这题,阅卷人看完后便对这个考生的实力有所了解,并且对他的调皮微微一笑,心想:“你小子来我这卖弄来了!”
      不过,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沟通交流方式,杨寅秋不仅没有着恼,反而因为此文作者的一个小小调皮,心中微微一笑。
      这时,他读到承题部分:“夫怀人之于无穷也,歌《卷耳》足以尽其变矣。”
      这段话有进一步道出《卷耳》几乎穷尽了怀人时复杂的情感变化。
      破题、承题紧扣《卷耳》全篇文本,论说诗之情、情之变的核心概念,用后世的话来讲,其实作者的侧重点却是在说诗学的理论总结。
      再往后看,只见考生写道:“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恋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倾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缜其大道之旁也。”
      “又托言欲登此巍巍之山,以望所怀之人而往从之,则马罢病而不能进,于是且酌金瓯之酒,羡里拘幽之日而作耶?然不可考也!”
      杨寅秋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激动了。
      不管是毛诗还是朱子,都说这是后妃的怀人之作。
      但是这个考生却进一步阐发,估计这首诗写作时间应该是文王被商纣拘在羡里时所作。
      后妃见王上久久不回,心中应该是十分忐忑思念的。
      将一种情感直接代入到某件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情感有了寄托,具象化了。
      读者有了参照比对,一下子就能共鸣。
      其后,这个作者在文章的后半段却出人意料地并没有深究妃子怀文王这点。
      反而歌颂起文王妃子的【贞静而专一之至】。
      刚刚说了,想要写好诗经的阐发,必须要言之有物,必须要把八股文的本质——【代圣人立言的词章之学】这点凸显出来。
      而此文的作者正是此中翘楚。
      虽然前文他把【后妃怀人】这点代入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中。
      但这只能说明此文有新意。
      可这份新意并非是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中心之意还是要阐述文王的妃子贞静专一这点。
      作者并没有舍本逐末,而是继续紧扣主题。
      杨寅秋感叹:“就算是写后妃怀人,本文也可谓奇文,院试是必中了的,但能专而一之,不动不摇,此文顿等大雅之堂,可谓迄今为止,案首之选也!”
      彭汝玉闻言好奇道:“大宗师,又发现了好文章?”
      杨寅秋点了点头:“此文虽然没有股对排偶之举,但却有对《诗》新颖独特的解读与阐发,可谓别样洞天!”
      彭汝玉接过他递来的试卷看了起来。
      

第一卷 第198章 阅卷(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