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主任摇了摇头,说:“你知道,内科毛利40%,外科毛利55,而我们手外科300万的毛利是多少吗?手术是大头,一根指头1万2,基本上没有什么别的成本以上的毛利,你算算,江杰给我们创收多少
“300X85%等于255万。我们科室总共才15个人,平均17万。你说,给江杰多少比较合适。”
当然,熊主任所说的毛利是不对的,医院最大的成本有人力成本、药材与耗材成本,管理成本也很高,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形成本,那就是医院的仪器折旧,按10%,一年就是千万以上。
普通医院,经营还比较合理的话,5%是比较理想的纯利。超过5%利润的医院,那是绝对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
事实上,5%的利润还是账面上做出来的,绝大多是医院亏本经营的,这个面积应该是85%以上。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他们欠哪里的钱?银行和供应商。
医院最大的一块成本是工资绩效。要知道,医院与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同,他们的功能是公益性质的,而国家拨款微乎其微,工资绩效靠盈利,而医院的员工,与工厂,与很多单位不同,他们是高技术、高职称人群,除了临聘人员,正式员工中最低也是中专毕业,医生最低是本科,现在是硕士起步。
现在随便引进一个人才,都是30万以上,博士50万,80万,还有其他配套福利。
这部分成本对院长来说苦不堪言。
所以,一个医院,10亿收入,直接成本占了5亿,工资成本占了3亿,折旧和再投入占了1亿,其他银行利息和间接成本隐形成本又是1个亿。如果账面上能有个3、5千万剩余,那就是大胜利了。
事实上,很多医院支付一下银行利息,就差不多是负数了。
扯远了。
熊主任的算法是局部计算法,没错,人均创利润17万,是一个很大数字,即便是大部分归医院,最后进个人腰包,赖青文你怎么无赖,手外科也可以从这300万中人均分到3到5万。
既然我们能多分到3、5万,你们说,江杰是不是应该是我们的10倍?
“有理!”有人说。
“谁说只能创收300万?如果我们成为全省第一品牌,那就不是300万了,而是3个亿。”也有人很激进。
“这不可能的。怎么可能超越附属一医院呢?”
“怎么不可能?褥疮科是不是第一?针灸推拿科是不是第一?我觉得,很可能,我们可以成为第一。”
“第一,太遥远,我们退一步,就算是第二,第三,每年创收1000万,并不遥远。所以,我建议给江杰的固定薪酬5万一个月。莫争论了,反正,江杰不是从我们身上拿钱,都是他赚的。我们一年丢了500多个指头,只要江杰能把其中一半接上来,就是300万的收入,成本也就是一点水电和少量的药品。我坚持我的观点,给江杰一个月5万,年底算账,要是收成特别的好,再分几万给他。不能让他吃亏。”
这是邹永明的发言。
他的发言很有分量。
现在科室里,他是顶梁柱。
虽然他前面还有
第216章 又一个新发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