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场烽火连胡月二[1/2页]

幻之盛唐 猫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百二十三章沙场烽火连胡月二
      这个情形下,只要确保那位守城专家站好岗,守好地盘,不让叛军流毒到江南去,这场战乱结束只是迟早的事情。
      收回心思来,再看看这些自供状,再次有些遗憾内长史温哲没身边,岑参、韦韬之流,虽然很努力,但对这种挖人阴私的事情实不行,要是以八卦众出身的温哲之能,少不得穿丝破茧,挖出许多重要的暴料来。
      耐着心又看了好几册,夹杂着高官大老相互举告的龌龊,实让人大开眼界,直到翻到某册的后面,看到一个落款,我眼角不由跳了跳,开声道
      “崔大人”
      “”
      “你可知杜君卿这个人么”
      “这位啊。”
      崔光远有些意外的想了想,很快就恭声回答道,。
      “似乎京兆宗望之一,曾为宰相世系的杜家子弟,少年一辈中,颇有才名的人物”
      “哦”
      我面上不动声色,心中跳动起来,居然是杜佑,没搞错把,又是一个未来著名治政能臣,这位杜佑就是后来编撰通典,人称食货宰相的人物,出身名门,历事唐玄宗至宪宗六朝,长期居官任相多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比较了解,对朝政弊端也有所认识。又精于吏道,颇受朝野敬重。出名的是他的理财手段,对挽救中唐以后每况愈下的糜烂财政,很有些功绩。
      据说他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主张以《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去补充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思想,指出“教化之本乎足衣食”,强调物质经济条件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传统的士大夫中,算是比较积极和开明的存的。
      关键的是
      他很有远见的,反对征收人头税,主张只征收土地税与山泽、工商之税。所主张的:“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谓之政治”,算是我搞的那套不伦不类的政治经济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这位也是有名的学理宗匠。
      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编撰的《通典》一书和《唐律疏议》一般,流传到周遍的占城、林邑、罗、日本等诸,被沿用了近上千年,而鲜有变化的。此外还撰有《理道要诀》一书,系《通典》的要义,被后世朱熹称为“非古是今”远见之书。
      如果有这么一个未来和潜力的人,来支持我的那些学说,显然比一个成都官学,有影响和前景的多。
      心计如此,
      我便他名字上,重重签了个头等朱批,算是优先挽救和保荐的人,杜佑现居然被困长安里,才不过二十四岁的他,还是个以父荫补官的四门馆学士,以我的现势力,要把他弄来捏扁搓圆,还是很容易的。
      但出名的是他的侄子,杜环,有史记载第一个行游欧亚非三大陆的中国人,
      据说他行迹西方列国,远到过埃塞俄比亚。再过几年,此君也该从埃塞俄比亚和马里之间的马撒里港坐船回来了。
      他是恒罗斯之战被俘虏的唐人之一,恒罗斯之战,大食人大的收获,也就是俘虏了大量的随军工匠技人,如造纸匠、纺织匠、画匠等等。让先天不足沙漠民族,所匮乏的工艺技术,一下子突飞猛进的许多,其中就包括让阿拉伯人获得了被称为“骑士克星”的弩。
      杜环作为高仙芝部队的一个随军书记官也成了大食的俘虏,曾大食居住十年之久。他大食时就曾见过中国工匠当地工作,其中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批织络者,河东人乐陵、吕礼,。
      按照后世官方教科书的说法,这些人把唐代高超的手工技艺,教授给阿拉伯人,进而传到欧洲,

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场烽火连胡月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