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四十五章 承庆 饥荒[2/2页]

幻之盛唐 猫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七钿七宝团头云鬓的沈惠妃,斜斜倚榻上,对着面前端坐的尉迟瑶浅笑道。
      “娘娘过誉了,奴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要知道,那位大人涉猎极广,随便哪家都有不小的成就……却是不轻易给人作曲的……特别是给自己家的女人,是一时的绝唱……”
      “除了打当初就一起的十七娘和一见倾心的阿蛮之外,还没有多少女人,能够一进门,就专门给做曲子纪念的……”
      “现只要是梁氏的乐府,可是宫里坊间都会很快传唱的……还是用礼佛来诉衷情的……要知道他是有名的喜欢拿出家人调笑讥讽时弊的……”
      “说不准他真的西域见过你的风姿。”
      虽然是调笑,沈惠妃倒也有些心情复杂又有些意外之得的惊喜。
      中宫无主的情况下,后宫中有权势的头面人物之一,她没有独孤贵妃那样历史悠久的后妃世系名门出身,也不比资历比她潜的多的崔氏、韦氏那样年轻美貌,又有来自外部的家族势力做保障。
      作为深受皇帝宠爱皇长子雍王的生母,却没有太过强大的娘家可以依赖,这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劣势,优势是皇帝可以少忌讳的和她倾诉衷怀,而不是那里为了绵延子嗣而例行公事。每次皇帝临幸后,她这里停留的时间长,但同样的,一个寒门出身的女子,想要站稳这个位置,乃至成为下一代皇帝的母亲,总是被那些出身显赫或高贵的势力所诟病的。
      依靠姿色获得宠爱,终究是难以长久的,她愿意体贴温柔善解人意,而成为皇帝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之一。因此她宫廷中的风评,远比那位高贵到让人敬畏的独孤氏要温文和熙的多,但不代表她就是柔弱可欺的。
      但是曾经沦陷敌手的一段经历,也让她成为朝中物议的众矢之的,她不得不善于利用来自外界的每一份支持,比如通过当初寄居梁府的那段经历,把当初那个真真假假表小姐的关系和名分维系下去。
      当年为了笼络那位,太上居然把嫡亲孙女指给了他,杨太真送出了养女阿蛮,高力士送来了采薇,张良梯送来了张云容,可以说,梁府的大多数女人都有类似的背景,她也需要一个自己人,来加深这种天然的纽带,这不过是宫廷中生存的基本智慧而已
      河州天林镇。
      武学十一期随营见习士官张守善,丢下一具射空箭匣的简易弩机,重插上一匣满的,才发现自己缠好的虎口,再次崩裂开来,血糊糊的印旧啧上,不禁叹了口气。
      这种东西是剑南十七场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专门给那些武装民夫配备的简易版,相比军用的铁臂弓和连发弩,这东西只有几个简陋的冲压件组成,连省力的棘轮和拉杆都没有,为了不至于让使用者拉上手臂,弓弦也要细软的多,因此准头和射程都不如寻常的木弓,唯一优点是射速够快,只要有十几只凑一起,就能形成一面的压制力量。
      吐蕃人的甲子虽然以坚韧著称,但是那些参差不齐的部族军队就未必能配的上,劈头盖脑的射上去,还是很要命的。
      好上手也好维护,不用专门训练就能用,用坏了直接换零件就好了,也不需要材官去费事的调校。但是因为战事的吃紧,和用兵的紧缺,因此这些东西直接被分配到预备役的暂编和补充营手中,好吐蕃人的弓箭也不怎么样,居高临下还是能欺负下那些吐蕃的射手。
      “又多活过了一天……”
      他对自己默念道。
      随着攻击的吐蕃人丢下成片的尸体和伤者退去,坚守的将士们再次欢呼起来,例行的用下半身的语言,亲密的问候对方的女性、非女性的祖先和亲属。
      黄昏的暮色慢慢笼罩上血腥味沉积的墙头,夜晚是唐人好的掩护,大多数人可以伤痛和疲惫中,好好的休息一上一段时间,因为这些吐蕃部族军队夜战中的能力,就是一场悲剧,守城的将士甚至敢开城发动突击,给这些乱哄哄的吐蕃部族几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炊烟的香味,慢慢从城塞里弥漫开来。相比笼城的吐蕃的人,他们的准备显然加充足一些。居然还有热食供应
      整锅罐头白肉、下水、杂碎、还有地瓜、土豆、野菜的杂烩乱炖,正散发着香味,让城外的吐蕃人,眼睛血红血红的。现城中储备的食材是敞开了供应,能多吃一天就是一天。
      他用自己敞口扁壶盛了一份,走到一边去,把自带的粮砖掰碎成小块,泡里头慢慢等它化开。
      “小参军,好样的!我还以为你头回杀敌,多少会有些不适么,居然没吐出来呢。”
      一名须发彭张的老校尉,走上前来,重重的派他的伤口上,痛的他龇牙咧嘴的,确实一片善意的哄笑。
      被称为小参军的张守善,顿时苦笑起来,作为武学的高年级试炼和上位者的某种恶意趣味,其中除了做好经常被袭营痛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随机选择出来尸骨累累的乱葬岗上,进行隐匿和探对抗。
      他就是行台马军都虞候张思俭的族子,乾元四年武学参军科出身,因为前线大量扩军以备敌,各色士官军将奇缺,因此不要说他们这些刚刚开始见习的士官补备,就是乾元五年以后的完成基本军事教程的校学兵,也都被拉上了战场。
      用来统带那些用武装民夫,协军义勇和地方团练混编成的暂编军和预备役补充营,不过他是参军科出身,相比马步水射列科,就算是被分配到军中,亲自上战场的机会,也要比别人小的多,多是编练行伍和教授号令。
      但是前些日子的一时冲动,让他把自己和一百五十名义勇一起,连同半个月的补给,送到了这个地方,开始了初阵的生涯。
      作为见习的参军候补,他行台的时候,也多少知道一些内情,作为行台麾下众多特别派遣队的任务,就是不停的转战一个个堡塞中,带领那些由地方青壮组成,连枪槊都用不清楚的义勇,进行九死一生的战斗。
      只要能坚持上几天待吐蕃人疲敝后,就会有负责游击和接应的奇兵队杀到,里应外合的将那些吐蕃人杀的满地溃走,然后再骑兵队的掩护下,幸存的人可以撤退下来,休整上短暂的片刻,治疗伤创,补充人员,然后奔赴的据点。
      一只只速成的军队,就这么残酷的被战场被练出来。
      叫做以空间换时间的放血战术,通过这些堡垒构成尖刺,给庞大而散乱的吐蕃军队放血。那些参军中又被称为烛台计划,因为这些囤积了相应的粮草、兵器和人手的据点,他们就是吐蕃席卷河西的洪流和黑暗中一团团烛火,而那些四处略的吐蕃人,就是一只只被吸引过来的飞蛾。
      要么飞蛾烛台面前耗了气力,终被烧死,要么飞蛾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后,扑灭了烛火。如果没有友军的掩护,就没有撤退的计划,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只是随着春暖花开,他们要面对的吐蕃人也越来越疯狂和决绝。
      恩,对面吐蕃营地中炊烟和火光,又减少了许多,他并不认为,这完全是己方造成的,难道吐蕃人开始缺粮,他脑中冒出这么一个大胆的念头。
      天林镇外,西羌联军中西山八国的首领,也愁容满面的聚集毡帐中。
      “再有这样打下去,我们就要断炊了。”
      “大弗卢是怎么想的。”
      “只要打下这个城垒,有的是粮食和兵器。。”
      “那也要有命来享用,我的儿郎都死这里,谁来供养族里的妇孺。”
      “不如散伙回家好了。反正大弗卢名下的人马无数,不差我们这一路。”
      “哪有那么便宜,来的容易回去还想容易么,大弗卢直属的王军,已经控制了归程的几个山口。。只有运回去的金银财帛和死人,没有。”
      “现,连四大内族的手上将士,也悉令低地就近修养救治,国内的百姓还源源不绝的迁徙过来。。大弗卢这次是铁了心要长期经营了。”
      “只怕今后前方粮草会越来越吃紧,除了内四族和他们的附部。其他各部都要自己哨粮,就地取食。”
      ,本站地址:

第五百四十五章 承庆 饥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