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并肩而行,一时无话,只有几点月影星光洒在各自肩上、头上,只听得阵阵沙沙地步履触地之音,缓缓地靠近高高耸立的仓城城垣。
“主公,属下有一事不明,望主公指点!”刘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问道。
“何事?”
“属下百思不得其解,楚公是如何判定我是冒认彭城刘氏,而非世家出身的?”刘嵩躬身一礼,说话间脸色也变得极其严肃。
李密眼带激赏地望了刘嵩一眼,侧头看向不远处的城垣,低声答道:“原来是此事。这只能怪惟中阅历不足,齐国选官多用大族,州、郡皆设中正,非郡县望姓不得入选。君言令祖曾仕齐为郡功曹,岂不知旧例‘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
“四姓?可是主公适才所说的‘太和四姓?”刘嵩顿时有些糊涂,要是这么个规定,那北齐朝廷里恐怕也只剩下崔、卢、李、郑四姓人了,实在太荒谬了吧?
“哈哈……惟中真是实心人。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凡得入者,谓之四姓。凡四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为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言下之意,门第高低全看父祖的官职?”刘嵩听得都有些傻了,脱口说道,转念一想,李密也是仗着父祖的荫蔽才得以袭爵,自己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吗?心下一阵发虚,不料李密根本不以为意,右手点着手心继续叙说:
“我大隋并不以门阀选官,但周、齐皆以此为制。不过当世的高门虽然每每以传承千年为论,如楚公出自弘农杨氏,追述先贤则至东汉杨彪,其实也不过自称罢了。再比如唐公李渊,常与人言为其凉王嫡传,其实也不过是冒认而已,谁人不知他祖上先称赵郡李氏,后认陇西李氏?”
听着李密在那里笑傲王侯、臧否人物,刘嵩有着前世伺候领导的经验,哪里敢随意答话,只顾着在一旁陪着笑脸,却听李密话锋一转,开始讲解姓望的高低来:
“此为天下分割时,郡姓中的四姓之分。就当今天下而言,为时人推重的名望之族可分为四种。有过江之‘侨姓,江左土著之‘吴姓,代北之‘虏姓和山东、关西之‘郡姓……”
“……其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山东‘郡姓以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郡姓以韦、裴、柳、薛、杨、杜首之;‘虏姓则以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刘嵩扳着手指头听李密细数天下的大姓,脑袋都要转晕了,听来听去,也没有自己冒认的彭
第十七章 先声仗鬼神(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