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杨玄感最终却选择了下策,以数十万大军顿兵已经有防备的洛阳城下,最终被各地赶来的隋军围堵剿灭。尽管刘嵩对这段历史了解有限,但对杨玄感的选择也一直迷惑不解。突然,杨玄感一拍大腿,“啪”一声脆响,刘、李二人的目光立时被吸引了过去,只等他作出决定。
“不然。公之下计,乃上策矣。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
刘嵩一听这话,心中也凉了半截。闹了半天,你在那里发傻就想出这玩意儿?历史并没有因为自己到来发生任何变化,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刘嵩心说,不是说蝴蝶效应吗?老子落在这儿,怎么连个水花也没泛起来?
再看向李密,原本显得有几分仙风道骨的长脸上竟显出几分颓然,拱手说道:“李密知公心念已定,自当拼尽余智助公攻破东都!”言罢,摆摆手,径直下城去了,只留下杨玄感一人,犹自对着面前的方寸天下发呆。
“主公为什么不再劝劝楚公?”刘嵩对李密献策之后不管不顾的态度很疑惑,回到李密的住处,忍不住出声询问,偷眼看李密脸色并无变化,方才大着胆子自言自语道:“不过,主公的计策也确实行险了!”
“哦?你且说说看!”李密闻言竟是兴味横生,点头赞许。
“主公恕罪!依我看主公三策,上策见效最快,难处也最少。如今我军刚立,诸郡除河内唐?外,并无一处知晓。有心算无心,只需行军迅速,旬日可至涿郡,诈开城门也非难事。不过,关节恰在破涿郡之后。涿郡虽然为北地枢纽,东征大军的粮草却多由运河转运,当地百姓实则受害有限,纵然我军奋尽全力,从义者能有几人?况且以君伐臣,大义名分就差了一层,昏君临阵一呼,恐怕义军便会如鸟兽散,惶论抗拒百万思归之兵了!”
“言之成理!继续!”
“且说中策,绕城不攻,直取长安是其真谛,然而,洛阳屯兵十余万,岂能坐看我区区万人长驱入关?若阻于潼关,后有追兵,也是灭亡无日。”
“哈哈……惟中所言倒真有几分见地。不错,不错。”
李密听刘嵩臧否自己,毫不动怒,反倒非常高兴,捋了一把胡子,伸手取出一幅地图。这幅地图在刘嵩眼里自然十分粗陋,但对各处郡县的记录却很详细。
李密手指在地图上滑过,狠狠按住辽水二字,
“此处东西为千里泥淖,大军转运本就困难,所以昏君整修襄平古城存储粮草,就是为了增加积蓄。但是那百万大军一日消耗粮食何止万石?楚国公之前已停运粮船近一月,军中不过坐吃山空而已。我军一旦占领涿郡,立即前出占领大泽通路,纵使他有百万大军,渡泽之后的疲兵也难敌我以逸待劳
第十九章 先声仗鬼神(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