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九章 至今思项羽(9)[2/2页]

武德 烛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调度也一概不懂,也就是一盘散沙罢了。
      后来还是李密看不下去,纡尊降贵下基层,经过一番整顿,刘嵩队伍方才上下焕然一新,也让刘嵩终于知道了,骑兵作战时要扩大横向间距,组成多条散兵攻击线才能充分发挥弓箭优势、减少伤亡,马不披甲的轻骑兵正面突击正规军组成的步兵方阵是找死等等古代军人眼中的常识。
      不止这些,刘嵩还发现,原来古代人训练也要站队列、排方阵,而且因为此时的步兵阵列的间距远比后世天安门阅兵方阵大得多,士兵们在步伐节奏的控制上要求甚至更加严格,试想一下,人与人之间隔着几米远,还要在行进中保持队列成直线,岂不比肩并肩时控制起来更难?
      至于什么特种兵、火枪、前装火炮之类的奇思妙想,刘嵩稍微对照了下自己的经历认知,便全部归为白痴臆想的行列了。且不说这个时代的冶铁技术尚造不出耐高热、高压的枪管、炮管,就说这些玩意儿的威力,早期黑火药火枪射程恐怕比起军中常备的腰开弩还差得远,更别说那高得令人乍舌的造价了。毕竟你要保证它不炸膛,就绝不能随便拿块铁片卷起来当枪管了。
      火炮同样有成本的毛病,而且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也决没有18世纪欧洲那种肩并肩站成横排对射的弱智。疏散队形之中,一发爆破弹轰过来,至多炸死、炸伤四五个人,听听动静还可以,要说做武器,还不如那一弩七矢的车弩,精铁为箭,铁叶为羽,攻城则拔城摧楼,野战则人马皆裂。感慨之余,刘嵩也不由痛心疾首,yy情节害死人啊。
      猛然发现自己所谓的时代优势都变成了路边的狗屎,刘嵩哪还敢托大,擦干一身冷汗之后,只好屁颠屁颠地向李密偷师学艺,听着一代名将讲解兵法、阵列,总算有了一点心得。而他当年混论坛学到的一些思路也颇得这“名牌”师父的赞赏。
      尤其是成吉思汗的用骑名言“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进”,刚刚剽窃了拿出来秀一下,就激得李密两眼放光,非要他详细解释不可,却把刘嵩搞得不知所措。毕竟这点思路不过是游牧骑兵常用的招数,如何算得新鲜?
      可经李密一解释,刘嵩恍然大悟。原来此时称雄北方的突厥汗国,虽仍旧是穹庐驻牧的草原行国,可在大漠南北,已经有不少耕种定居的百姓,所以他的军队也不似后世蒙古一般,倒有三分之一的兵马是步兵,骑兵装备也与北朝重骑相类,所以,像成吉思汗这种轻装骑兵大范围机动的战法,在李密看来也新鲜得紧。
      而刘嵩的百余轻骑,顿时便成了李法主的试验田,别说他们的座骑本就没有具装马甲,就算是有,估计李密在兴奋之下也会逼着给卸下来。而他安排的日常训练科目,也多了奔射和增加马上活动时间的内容,连马槊这件重骑兵必备的装备也给换了下来,几天下来,倒也弄出了几分模样……
      “大人!……大人!”
      “啊?!”刘嵩吓了一跳,恍惚听到耳边有人叫自己,定睛看去,却是吴辰正有些焦急地摇晃着自己,正要询问,却听吴辰说道:
      “中军传令,我部侧击贼军步阵右翼……”
      “好嘞!”
      刘嵩欢叫一声,翻身上马。他心里清楚,杨玄感如今已离死不远,自己的生死荣辱还在这百十骑兵身上,功夫下了多少,必须看今日的胜负才见分晓。
      想到这儿,他的神情立时严肃无比,擎起手中骑弓,旋身向着身后整装束甲的一众部下高呼:
      “弟兄们,我们是官府口中的反贼,是皇帝眼中的乱民,逃亡是死,投降也是死,已经没有退路了。跟我杀!!!”
      话音一落,百名骑士轰然应诺,一齐策马冲出了树林,队形越拉越开,待一百多骑全数蹿出树林,前排的二十几个骑兵已经拉开了里许宽的正面。
      一时间,暑夏的关洛大地上,蹄声隆隆,烟尘四溢……
      s:弟兄们,今天的更新晚了,实在是蜡烛到周五,工作是最忙的时候,所以,还请诸位原谅一二啦……
      另,推荐一本兄弟的书:中国道士的二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链接在下面。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二十九章 至今思项羽(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