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往生一周年之际,林慕容陪母亲与林家一干人来到了江家大院。
俊朗、儒雅中带着开朗、活泼的林慕容,对才女江采萍仰慕已久,但因他从小在姑苏外婆家长大,见到采萍的机会很少。采萍九岁时的中秋节,他在泉州林家见过,从此便深深记住了。此次来林家大院,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才情卓卓、清丽绝世的才女江采萍深深走进了他的心里。因为横溢的才华,因为熟知音律,因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加之对采萍因爱慕而有的才子柔情,擅长箫笛的林慕容走进了冷傲的江采萍心灵深处。
当林家的亲戚们要辞别江家大院时,当年要参加‘秋闱‘科考的林慕容留了下来。江家上下对这个有颜值、有才华、说话到位、做事周全的林家亲戚娃很是喜欢。
江太太专门腾出儿子采芹结婚前住过的厢房让林慕容住下来学习,这个厢房在江老太太林氏居室‘福德长荫堂‘的左侧,林家的孩子们结婚前都要在这里的厢房分男左女右住着,这些厢房的精华之处在书房的惬意,由此可以看出林家对子孙教育的重视。江采萍因酷爱梅花、喜欢清静才得了老太太同意别辟梅轩住着。这‘玉笛吟梅轩‘与老太太的‘福德长荫堂‘毗邻而居,很有诗意与亲情相融的温馨与美好。
在诗词歌赋的酬唱里,在箫笛合奏的默契里,在书画交流的懂得中,两颗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这种情窦初开时期的灵魂相依,使异性的吸引和心灵的吸引合奏出人间最美最理性的如诗岁月。《海上明月共潮生》经林慕容略加改动后更臻完美。采萍无数次感恩上苍赐予她人间最美的情感。
两天后的傍晚,江家特办家宴再请张九龄宰相光临,张九龄便服简从而来。在林慕容参加的范围不大的家宴中,江家夫妇善巧将采萍名花有主的意思表达,并提到林慕容‘秋闱‘科考之事,特意说了江林两家结秦晋之好是老太太最大的心愿。张九龄何等人物?大智慧大境界之人也!被江氏夫妇和采萍不攀援权贵、孝仁当头的厚德折服,遂写了一封荐信交于林慕容,信中言林慕容是厚德江门江仲逊之义子。
林慕容更加发愤读书……。
七月十六,月圆之夜,即将启程赶考的慕容,箫声里有了一种低沉的悠幽。启程前一天,《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箫声渗透了整个午后,傍晚笛声的合奏将离别的愁绪弥漫在瓣瓣梅花里。
‘逸梅亭‘里,两个‘发乎情,止乎理‘的倾心相爱之人,额头轻轻碰在了一起,旋即分开,因互赠礼物而第一次拉起了手,彼此都记住了‘执手相看泪眼‘的难舍之神情。
回到房中的采萍,打开慕容送他的丹青,看到了紫梅花下穿着白衣裙吹长笛的自己的肖像,那样逼真,那样传神。采萍感动于慕容的用心用情之深而久久难眠……。
第二天一大早,慕容手握采萍所赠如意步摇簪,久久望着‘玉笛吟梅轩‘,然后将步摇揣在贴心之处转身离去……。
慕容走后,采萍倍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离别之苦。每天望着挂在闺房中慕容所画紫梅下白衣吹笛肖像出神。笛声里、诗词里、书画里相思之苦处处可见。
在丹青的留白处,采萍添画了白衣吹箫的翩翩公子林慕容,宛如神仙眷属的画面,常常让采萍回忆起短暂的五个月时光里无穷无尽的心有灵犀和心心相印。八月中秋月圆之夜,采萍在这幅合作之画中挥毫写上了‘天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当天晚上,采萍梦见高中的慕容骑马着红妆含笑而来,但当她急急迎上去时,慕容却消失了。她从梦里哭醒,泪湿枕绡。
不久,秋闱发榜,林慕容之名果然飘香桂榜。但采萍望眼欲穿也没有等来心上人的书信和踪影。
发生什么事了?首先担心慕容安危而着人打听确定安然无恙后,江采萍心里嘀咕:难道慕容负了我?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采萍不愿想下去……。
但林慕容确实负了江采萍!林慕容为何移情别恋?江采萍会承受怎样的心灵之灾?请继续关注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梅韵结丁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