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回,南迁他乡遇故人[1/2页]

刀剑侠隐 公子无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沈玉蓉花费几日工夫,做了五六日的干粮,又将一切细软收拾停当,一枝长枪无法携带,她特意精心擦拭一遍,重新挂在了墙上。
      林轩见她把祖传的短剑在怀里搂了半日,问道:“娘,这柄剑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剑身上刻着一个‘李字?”沈玉蓉道:“轩儿,这是林家祖传的神兵,叫做天问剑,它关系着一个极大的秘密,等你长大些娘再告诉你。”
      到了第五日里,沈玉蓉又将屋子仔仔细细打扫一番,用林青木在时攒下的银子买了一辆马车,把书籍、细软与干粮一齐装上马车,和村人道别,锁了房门,带上林轩寻路向南行去。
      沈玉蓉带着林轩一路走走停停,干粮将要吃完,这日行到了荆州,看看四下太平光景,便在城南一处竹林旁用银子换了三间茅草屋,两人在此住下。此处离汉水只一里路程,沈玉蓉在屋后垦了半亩田种些菜蔬,平日里依旧砍些竹子,编就一些竹筐、竹篮等物,拿到集上卖了换些银子过活,林轩则每日里念些书,时时也把那和尚与道人教的口诀诵读几遍。
      转眼过了半个月,这日林轩随沈玉蓉一道去集上卖竹器,集市人来人往,到了中午时分,竹器已近售罄,沈玉蓉料想不会再有生意,便收拾东西准备离去,忽然一个声音叫道:“二妹!”
      沈玉蓉浑身登时一震,只见面前站了一人,圆脸宽额,面皮白净,头戴方巾,外貌是个书生,那人道:“二妹,是你吗二妹?”沈玉蓉看那人时,刹那间惊得呆了,失声道:“你、你是大哥?”那人身躯亦是一阵颤栗,又惊又喜道:“二妹!果然是你!你怎么在这里?”原来这人正是沈玉蓉亲兄,名叫“玉方”。
      沈玉蓉乍见亲人,眼泪如珠滚落,说道:“大哥,我想你们想得好苦……”那人忍住泪,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快到我家里来说话。”当下帮沈玉蓉带上东西,看到林轩,问道:“这可是你家孩子?”沈玉蓉道:“是啊,现今已是十三岁。轩儿,快来见过舅舅。”
      林轩早将这人打量半晌,听到娘亲叫他大哥,已知这人竟是舅舅,道:“轩儿见过舅舅。”正要跪下叩首行礼,却被他拦住道:“不必行这些礼了,孩子,你姓什么?你爹爹呢?你们在哪里住?”林轩道:“我姓林,爹爹他……”
      他不知该如何说,沈玉蓉接过话来,道:“他半年前投军去了,我们原来在北方太行山下住,才搬到这里来的。”沈玉方道:“唉,都怪这世道不仁,十五年前如此,今日亦是如此。”说罢与沈玉蓉各是一声叹息。林轩心想十五年前自己尚未出世,定是出了什么事情以至娘亲与舅舅至亲分离,今日得以偶遇实属缘分。
      沈玉方在头前带路,说道:“我在这附近办了一家书塾,平日里教教书,日子倒也过得凑合。轩儿可曾读过书?”沈玉蓉道:“打小我便教他识字,书也读了不少。”沈玉方道:“如此正好,男儿若不读书,断没有用处的。我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做沈萱,一个叫做沈莹,她们的娘亲走得早,我便叫她们也念些书,明日轩儿也一起来书塾念书吧。”沈玉蓉想来左右无事,便答应下来。
      走了约有一盏茶工夫,到了沈玉方所说的书塾所在,只见门侧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曰:“敢问古今多少事”,下联曰:“尽在诗词文章中”,横联为:“谈古论今”。
      现下正是午休时候,沈玉方便引二人到寓所歇息,自去罢了课,又教家中老仆做些午饭一起盛来吃。吃着饭,沈玉方问道:“二妹,这些年你过得可好?”沈玉蓉叹道:“十五年前,父亲因言获罪,我们姐妹三人也彼此分散,我一路流落到太行山下,后来嫁与青木,如今战乱又起,青木因着祖宗遗训,北上投军去了,我想着南方太平些,便带轩儿一路迁徙至此。”
      沈玉方动容道:“既然我们兄妹重逢,日后便不消你们再受苦了。”话音一转,又道:“也不知三妹现在何处,她这些年一定也吃了不少苦头。”一边吃一边感慨。林轩得知自己尚有一个姨娘在世,既感吃惊又觉不解,这两人为何从未听娘亲提起过?
      吃罢饭又聊了许久,直到未时时分,沈玉蓉二人起身就要回去,沈玉方道:“二妹,不如你跟轩儿也搬来这里同住,轩儿每日念书也要方便些。”沈玉蓉道:“我在乡下住得惯了,还是住在城外清净些。”沈玉方不好再说,直送两人到了家里,房前屋后看了一遍,又留下许多碎银,教沈玉蓉添些物事,申时方才起身回去了。
      第二日,林轩走了半个时辰路程,到了书塾所在,他不曾到过书塾,走上前去,轻轻推开门,沈玉方已在授课了,屋内五六双眼睛一齐看将过来。沈玉方道:“轩儿,进来吧。”指着后排一个位子,“你就坐在那里。”林轩应了声是,依言坐了过去。
      前座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身着红白相间缎褂,显得落落大方,腰间系青色丝带,挂一个紫色荷包,头挽发髻,正拿眼盯着自己,那少年嘴里哼了一声,小声道:“你是哪里来的野娃,连敲门都不会?”林轩回瞪他一眼,再往前面看,却是两个女娃,也正扭头往这边看,都是八九岁模样,想来便是沈萱与沈莹两个表妹了。沈玉方开口道:“今日我们继续读《千字文》,你们跟我念:‘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此后林轩每日到书塾念书,渐也学得不少东西。
      不消几日,林轩悉数认识了书塾里一同念书的五六个书生,其中前排那个阔家少爷名叫文昌,文家乃是荆州城里数一数二的富户,平日里甚是威风。另外一个名叫焦永的,小自己一岁,住处离自家不过半里路,两人便一同上下学。那文昌自恃财大,全然一副恶霸模样,常常欺负焦永与林轩二人。
      眨眼过了半年光阴。这一日沈玉方讲完课目,对堂下众学生道:“如今你们也都念了不少书,今日我打算考你们一考。我念出上一句话,你们需得念出下面一句,这叫做‘对诗,谁先念得出便算谁胜。”堂下众人都端坐整齐,全神听题。
      沈玉方缓步走下堂,口中道:“第一题:感时花溅泪。”焦永争先对出:“恨别鸟惊心。”沈玉方点头道:“不错。第二题是本朝开宗词人柳三变的一首词作,今宵酒醒何处。”林轩当先道:“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此沈玉方念了十多个句子,众人或你或我都对了出来。
      林轩不耐烦道:“夫子,对诗也太简单了些,您不如出难一点的题目来考考。”沈玉方略吃了一惊,稍一思量,道:“也好,那咱们就来猜灯谜。”文昌拍手叫道:“好啊好啊!猜灯谜最有意思,灯谜我最擅长了!”
      沈玉方低头想了一番,说道:“此乃是王文公的一个灯谜,谜面是: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猜一个字。”堂下众人听罢都埋头深思起来,一时间屋内鸦雀无声。过了一盏茶时候,沈玉方问道:“可有人想到谜底了?”
      众人都不做声,仍是埋头苦思,林轩也无甚头绪,侧眼望见天上挂着一轮红日,日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心里忽然一个激灵,笑道:“我猜到谜底了!”大伙一齐看过来,文昌撇撇嘴低声道:“真是乡巴佬,恁地大惊小怪。”沈玉方奇道:“林轩你且说,那是什么?”林轩道:“当是个‘日字吧?”
      沈玉方微微点头,道:“林轩猜得不错,正是个‘日字,你们需得多加努力了。且听下一个灯谜:远看象座亭,近看没窗楞,上面有水流,下面有人行,猜一件物事。”
      过不多时,文昌忽然大笑道:“我猜出来了!”众人齐声道:“是什么?”文昌摇着身子道:“是一座亭子!”沈玉方摇头不语,其余几人均知不对,都埋头苦思。焦永忽然道:“是一顶斗笠。”沈玉方眼光一亮,仍是摇了摇头。
      林轩大笑道:“我知道了!是一把雨伞!”沈玉方拍手大喜道:“不错,不错,谜底正是雨伞。林轩,你是怎么猜到的?”林轩道:“夫子,您说‘下面有人行,我想这东西应当是用来避雨的,若是座亭子,只能

第三回,南迁他乡遇故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