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回,竹共松柏耐岁寒(一)[1/2页]

刀剑侠隐 公子无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两人一路向东南行,每每到了一座城,便待上半个多月,一来云裳四处打探师父下落,二来将之前所盗钱财尽数接济穷人,临行时又寻户达官贵族人家盗些财物,方便落脚下一城时遣用。
      眨眼间已过了三个月,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冬,万物萧条,林轩披上了鹅毛大氅,云裳也着上了裘皮大衣。
      这日将近午时,二人行到一座亭凉亭外,隐隐约约看到亭上书着“离散亭”三个大字,字迹斑驳,墨色黯淡。
      亭下有一大理石桌,石桌上雕着春花秋月图,围绕石桌摆了四把石凳,凉亭西面有几棵杨柳,于这时节尽都干枯了,树干瘦削,枝条稀疏,显得萧瑟不堪。
      两人正要举步踏入亭中,忽听北面马蹄声响,回头望时,只见三骑人马乘风急驰而来,马上三人均是身披裘皮大衣,头戴鹿绒毡帽,到了近前方才看清,那三匹马俱是高大异常,毛色浑黄,腿脚粗大,四蹄矫健有力,从口鼻中喷出滚滚热气。
      为首一人古铜肤色,身岸雄伟,方脸颊,鹰嘴鼻,浓眉高额,腰间斜插一柄铁扇,右耳上挂了一枚偌大银环;左边一人面皮焦黄,长脸高鼻,双目细小,头戴一顶方巾,作书生模样;右边一人中等身材,手臂颀长,右手执缰,左臂上套了两只径长六七寸的金刚圈。那鹰嘴鼻掏出一只黝黑铁哨,放在嘴边吹出一记尖哨,高空里倏然投下一只巨大苍鹰,展翅降下,应声落在亭子顶上。
      云裳诧异道:“他们竟然都是金人。”林轩正愣怔间,三人已在亭下勒马,书生模样那人伸手指亭道:“七爷,此亭名叫‘离散亭,据说宋国仁宗年间,柳三变携家南迁,送行者有数十之众,一路餐风宿露。柳三变知恩感遇,至于此处,不忍友人再南行,泣别于此,友人亦是不舍,便在此处建造一亭,以此作别,此亭不满一日而成,柳三变命名之‘离散亭。后神宗年间,苏东坡路遇此地,执笔题书‘离散亭三字,此亭足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为首那人略一颔首,道:“此亭春可观柳,冬能赏雪,实在是一处美地,早晚必为我后宫之物。”后面两人齐声道:“七爷所言甚是。”三人驻足片刻,侧首看了一眼云裳、林轩二人,拍马向南去了。
      三人眨眼间去得远了,林轩道:“他们真的是金人吗?”云裳道:“不错,他们的容貌像是女真族人,装扮也与汉人大不相同,必是金人无疑。”望着几道人影,不解道:“只是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何竟敢如此明目张胆,一路行到这里。”
      林轩心中怒起,恨声道:“这些金狗一定是欺负大宋无人,总有一天定会有人将他们赶回狗窝去。”
      云裳默然愣了片刻,道:“不管是宋还是金,只要有人饿死、病死,就都可恨。”林轩道:“我娘说正是因为金国入侵,我们才一路逃难,要不是他们,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饿死?”
      云裳叹口气道:“无论哪国征战,苦的总是百姓,我到过金国,那里也有很多人饿死的。”林轩想她去过许多地方,这话定是不假的,欲要再说什么,眼里见她面带愁容,便住了口。
      林轩转身走到亭中,石凳石桌竟是一尘不染,想必是来往行人途经此处,都在亭子里歇脚,落下尘埃便被人拂去,故此不曾留下。
      他转过头道:“听说过柳三变吗?”云裳看着“离散亭”三个大字,点点头道:“人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三变早已名扬塞外了。”
      林轩道:“当年柳三变因一首《望海潮》名满汴京城,想不到这里也有他的足迹。”云裳步入亭中,凝望着那几株残杨败柳,道:“柳三变虽然声名在外,可他还是无法摆脱背井离乡的命运。”
      林轩看她又触景伤情,不忍再说,抬头向南望去,说道:“眼前就是临安城了吧?这天真冷,我们进城去吧。”云裳点点头,收回目光。
      走不多时,城门已映入眼中,门额上篆刻“临安”两个大字,因天寒地冻,少有客商来往,守门兵将也都躲进门楼里避风去了。二人进了城,直向城中走去。
      一路走,街巷渐多,地摊商铺鳞次栉比,一道大河从北往南流走,河面宽约数丈,河水冷冽,浸出一股寒气,每走不过里许,便可见到一座拱桥横跨河上,连通两岸,来往行人络绎不绝。林轩左顾右盼,只觉临安城繁华远胜别处,街市楼宇自有一番气魄,商铺客馆也与别处不同。
      时已过正午,二人便步入集市,寻些东西吃。两人临河岸寻了家客栈,店名唤作“福至客栈”,着店小二领进门去,甫一落座,便闻得一阵酒香扑鼻而来。
      二人点罢饭菜,小二早拎来一壶热茶,笑呵呵地道:“两位喝杯热茶暖暖身子,饭菜马上就好。”为二人沏好茶,转身又去忙了。
      两人闲坐无聊,左右看看,只见临东面窗子坐了三老一少,老的均是五十多岁年纪,一个方面阔耳,满面虬须,眼光看向桌上,膝上搁了一坛好酒,不时抓起来痛饮一大口;一个身材高瘦,眼光也看盯着桌上,右手抓一壶酒,左手握一只酒杯,过上一会儿便斟上一杯,递到唇边细细品上一番;另一个书生模样,生一双细长小眼,八字须,桌沿摆了一碟花生米,这人不时伸手拿起一颗,瞧也不瞧,顺手丢进嘴里,

第十回,竹共松柏耐岁寒(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