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材料反面材料都收集一些,咱学法律的嘛,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不怕被老师批为“幼稚可笑,毫无见地”。再说,看刘老头的样子,也不会这么打击青年人的学习积极性,除非这家伙有中年危机了。
计划好了,两人就分头行动,还真弄出了些有用的资料,并整理了一下各位先贤的观点。只是那些已经发表的东西都没有太深刻的内容,两人也颇有些失望,觉得国内的学人们趋炎附势得厉害。可是当两位储备级才子来到图书馆十楼的外文阅览室,这才真正傻眼了,那外文文献还真td是外文的,愣是一个中文注解都没有,这让两位四级都没考的人只能仰天长叹:自作自受!
虽然困难重重,不过两人还是投机取巧了一番,弄了份已经有中文译本的资料文献目录,然后在那外文资料室比对了一下,把那些榜上有名的给挑了出来,选些对自己有用的节录一番。结果居然有了个重大发现,翻译的那些东西都附和国情,而被翻译的原文似乎就有些那个了,嘿嘿。看来某师兄说的,手机设置成中文版和设置成英文版,功能都不一样,可能还真有其事。刘随安心里念叨着,手里没停下,把外文资料用自己的手机给拍了下来。楼下有复印的,但一毛钱一份的价格也不便宜,还是手机拍拍算了,看得清楚就行了。
代价是巨大的,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很快刘随安和赵震东就在法学院新生中小有了点名气,宪法课老师和法理课老师都常常点他俩的名来回答问题。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既然做了就要做下去,两人还真的用了一番功,每回上课前都预习一下,勉强着能回答一些并不太难的问题。太难的问题老师也不会提,万一弄不好自己都回答不了,那不是笑话了嘛。一回生,二回熟,连带着传说中上刑法课的黑风双煞之一也对他俩报以善意的微笑。这让两人小小得意了一番,看来刑法课通过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刘随安心里想着,混脸熟还是有点好处的,将来如何不得而知了,谁知道那辨日的两个小儿最后有没有被孔二看上,收去做了徒弟。但眼前的好处还是实在的,即便最后那篇文章滥竽充数,估计老刘大人也会网开一面的吧。
正式上课后的日子过得很快,刘随安也正式做起了图书清理员的工作。让他郁闷的是,一直没有碰到陆姐姐,好像人家消失了一样。后来旁敲侧击的从老刘大人那里打听到了,姐姐居然实习去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没事去实习干什么啊?本着为将来准备的精神,刘随安又问了一下实习大概要多久,答曰:半个学期。晕,那不是说未来两个月来就无法见到人家了?没有见面的机会,怎么产生感情呢?最可惜的是,连人家的手机号、扣扣号、伊妹儿号什么的都没有,一切都是枉然啊!还有最怕的一件事情也发生了,龅牙哥也实习去了,好像和陆姐姐去的是一个单位。卖糕的,卖点好糕或者便宜点的糕行不行啊!无奈只能寄情于山水间,文山书水之间了。这时候,刘随安明白了孤愤之书的真正含义了,迁哥哥不容易啊!
刘随安还好,毕竟还有个寄托,赵大麻子可真的惨了,灵魂离开了躯体,这几日整日价机械的在图书馆泡着,脸上的麻子都多了几颗,看着刘随安已经大好的青春痘,赵麻子想着,怎么就真的同人不同命呢?等国庆放假那几天,去灵隐寺拜拜,听说那里挺灵的。
第一季第八章两小儿辨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