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七一章 三角贸易(下)[2/2页]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就如同此时泊靠在费城的货船上的货物。
      北美的商人,之前从未参与过对华贸易。他们就算可以通过荷兰二道贩子拿到走私货,那么荷兰二道贩子就不赚一笔了吗?
      货船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数量极多,且价格便宜。
      甚至可以说,只要北美不能生产的货物,大顺的货船上都能找到。
      而且这些货物,是大顺沿海地区从南到北,聚集起来的。
      其种类之多,只要能够卖钱的,通通都能运。
      辽东的。
      有柞蚕丝绸。
      价格昂贵一点的属于轻奢的柞蚕丝被。
      这是依托大顺对东北开发、沿着辽河而兴起的以大豆种植业为基础的次生产业。
      柞蚕并不是此时大顺东北的支柱性产业,但大豆高粱木材小麦等,也不可能卖到这里,柞蚕只是东北地区此时对外出口的支柱产业。
      山东、京畿的。
      有草帽辫。
      骨器工艺品。
      鱼胶。
      枣干。
      环渤海周边造船业和重工业的金属制品副产物,精巧镜子。
      松苏的。
      有棉布、混纺布。
      高端棉布。
      低端棉布。
      绸布。
      江西的。
      有瓷器。
      福建的。
      有茶叶。
      湖北的。
      有加工的茶饼。
      南洋的。
      有香料。
      锡兰的。
      有桂皮、宝石。
      剩下的诸如折扇、漆器、苦楝树虱子油、汉服、女性贵族用狩猎气泵枪、甘油、高端精致主要卖椟的甘油……
      从大到小、从南到北。奇奇怪怪的商品,五花八门。
      除了北美自己不缺的粮食、酒、糖、生铁之外,北美和英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可以说,除了英文版的《圣经》这种大顺能产且有利润但因为政治原因不可生产的之外,全部取代。
      精美的瓷器,装在沙土中,用发芽的麦子生出的根须,将沙土凝结成块,极大地保证了运输的成品率。
      低端的茶叶,用蒸汽机搅碎,发酵之后,压的紧紧实实,极大地提升了装货量,也使得茶叶的运输耗损降低了最低。
      中高端的茶叶,买茶叶,送茶具。
      低端的棉布,厚实、耐用,正适合北美的自耕农和拓荒者。
      织布的妇女用浆洗法确保了经纬的韧性,使得这种粗布极为结实耐用。
      这不是啥新技术,骡机发明之前的经线韧性问题,可以用这种经团上浆的办法解决。
      松苏特色的包买制和织机下乡等,只是在纱线这边采取了工场制劳作,用批量上浆的办法解决了经线韧性问题。老技术、笨办法,但很有效。
      高端的纺织品更不用提,大顺连皇家用的都开始搞承包制了,高端纺织品只要不僭越当然是可以流通的。
      这个思路的转变,一个是因为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另一个则是皇帝这几年真的有钱了,且钱真的能买到东西了。
      这些林林总总的商品,经过大顺的注册商船总动员后,以一种要彻底取代旧的三角贸易“工业品生产者”的姿态,出现在了大西洋。
      当然,现在大顺这边确定了“荷兰做欧洲总商埠”的战略。
      那么,过去那种三角贸易,实际上依旧存在。
      体系依旧在。
      最大的区别在于:
      过去,三角贸易所需的工业品,铁,产自瑞典;棉布,产自兰开夏;镜子,产自法国;玻璃珠子,产自奥属尼德兰;葡萄酒,产自葡萄牙或者法国;朗姆酒,产自北美……
      以后,三角贸易所需的工业品,就是从商船里长出来的啦!
      每年六七月份,定时在阿姆斯特丹港口,一键刷新。
      诚如之前大顺这边一直说的,“感谢”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拓了茶叶的消费市场;“感谢”法国东印度公司,开拓了东方奢侈品市场;“感谢”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拓了棉布市场。
      大顺没有摧毁旧的贸易体系。
      甚至成为了旧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受益者。
      只不过,大顺摧毁了原本的生产者,取而代之。
      以及,为欧洲和美洲留下了一个印象:商品,是每年定时从商船上刷新出来的。

第一七一章 三角贸易(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