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八五章 国富论(七)[2/2页]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更具说服力。”
      对于大顺到底是“因为英国在印度的激进政策被刺激到了,而临时起意压制英国”?
      还是“处心积虑,早有所谋,甚至连战争该如何结束都想好了”?
      这个问题,有事实的角度。
      也有出于内斗、甩锅、党争的角度。
      内斗、甩锅、党争的角度,当然是因为英国在印度的激进政策,触动了大顺的安全敏感线,招致了这场战争。
      而事实的角度,或者说很多人心照不宣的角度,自然是“处心积虑”的版本。
      不管是关税问题上给英国留关税的收入。
      还是在北美阿拉巴契亚山边界问题上的态度。
      都是如此。
      大顺这边的要求,不但是站在大顺的角度去谈的,也站在了英国政府的角度去谈。
      对于这种谈判,肯定是要小心翼翼的,敌人怎么会这么好心?肯定是包藏祸心,或者另有图谋。
      然而,偏偏又是无解的,大顺就差把图谋直接说出来了,可英国政府却不得不接受,因为无法破解。
      以阿拉巴契亚山边界问题为例,大顺这边也站在了英国政府的角度。
      认为以英国这种统治能力,如果想要保证北美的向心性,那么最多也就只能统治到阿拉巴契亚山以东。
      再往西,英国就会完全失去控制力。没有这个能力统治这么深入内陆的地区,因为统治也是一门技术,是需要学问和历史的。
      如果英国不迁都,那么其统治极限只能是阿拉巴契亚山以东的地区。
      而继续往西,且不提和法国与印第安人竞争的问题。
      即便假设法国战败、印第安人不堪一击,那么英国现在在北美根本无法征税,大量的土地都归于私人,英国连一点国有土地都没有。
      就算是法国战败、印第安人没有大顺支持,那么英国也会选择卡住阿拉巴契亚山作为边界。
      以西的土地,不可能再允许私人无序扩张占领了。即便要从印第安人手里抢、骗、买,那也得是政府出面,成为国有土地。
      否则的话,那就是少数人惹事得利、而后续的印第安人报复和起义却要由国家承担。
      况且来说,英国此时也确实不具备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大顺很“好心”地站在英国的角度上去和英国谈的。
      而实际上,也很容易知道,大顺已经在美洲西海岸垦耕移民了,所谓的站在英国政府的角度,不过还是为了大顺自己的目的。
      然而,无法破解。
      因为大顺说了,英国政府不出兵保证阿拉巴契亚山边界,那么大顺就对英伦三岛和贸易上进行报复。
      而英国现在又被大顺逼得,不得不要北美。
      这已经不是可以轻易松手的问题了。
      而是涉及到英国必然会出现大量失业、必须要往北美迁民的问题,这时候放弃北美,英国内部就真的炸了。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战后谈判问题。
      尤其是如果英国政府接受了关税收入之后,这个问题就更严重。大顺甚至只需要在贸易品上动动手脚,就会让英国政府损失巨大。
      而阿拉巴契亚山的边界,英国如果接受了大顺的条件,那就必须要守。
      真有越界的、真有屠杀印第安人的,必要派兵抓回来枪决,以示自己不是不管,是那些人自发犯罪。
      而这,又倒逼着英国需要更加慎重地处置北美的诸多问题。
      土地归属、地主征税、王家殖民地和私有殖民地、州议会和英国总督……这些东西,大顺不会去管,是英国自己的事。
      但,恰恰,这些大顺不会去管的事,又是英国必须要解决的。
      所以,布特勋爵并不对“休克苏醒”这个概念,过分乐观。
      因为,如果北美还是一片处子地,那么休克苏醒这个过程,确实不难。
      可现在,北美东海岸的土地,要么是地主的、要么是土地投机公司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非要跑到边疆区,和印第安人发生冲突的原因,他们无法在旧地主那里获得便宜的土地,而印第安人看起来比地主好惹的多。
      和北美的地主干,是要被杀全家的;而和印第安人干,至少对苏格兰盗马贼爱尔兰羊倌来说,胜率高一些。
      是以,在布特勋爵看来,休克,哪有这么简单?
      看似好像什么都不需要管了,休克就行。
      可实际上,只不过是让英国把精力,都放在和北美的地主、土地投机商斗智斗勇上去了。
      大顺倒是给了个好药方,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北美商人、种植园主的支持。
      分化北美,对地主和土地投机商开刀。
      可,这哪里叫休克呢?这分明是让英国必须拿出比以前更多的精力,来处置这些问题。

第一八五章 国富论(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