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七九章 最终的闹剧(五)[2/2页]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固然说,刘钰真正的嫡系,尤其是那种人身依附绑定关系的嫡系,其实并不多。
      但是,实学派中的真正有能力的人,在这件事上,也都是持这种“保守派”的态度。
      也即某种程度上的“君子群而不党”的意味。
      他们是“帝国的保守派”。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谁坐龙椅支持谁”。
      这群“保守派”,并不在意政变,只要别说搞出来那种全面反动、要倒退以至于损害他们利益的事,那么他们不在乎。
      你要有本事搞玄武门,就乱三天,这批“帝国的保守派”,毫不在乎。
      三天之后,你敢坐椅子,他们就敢去庆贺。
      但你若没本事搞玄武门,结果搞出来个靖难什么的。
      那对不起。
      天下一乱,黄河修不成。
      大义在“保守稳定”的这边,谁敢拉队伍,现在支持修黄河、且认可修河乃大义所在的这群实学的帝国保守派,会直接带兵把头给拧下来。
      而基本上,大顺这些年、或者说老皇帝为接班而留下的钱袋子和枪杆子,都是这种帝国保守派,而不是太子党。
      太子党是为了接班之后逐渐收权的,但在太子逐渐收权之前预留的枪杆子和钱袋子,可没有一个太子党,全是这种保守派。
      啥叫大顺此时的保守派?
      萧规曹随。
      支持对外扩张、支持内外分治、支持暂时不动科举、也支持殖民地官员从实学中选拔。
      简言之,支持现状、支持此时的政策和体系。
      也即是,二三十年前的激进派。
      他们,是大顺这些年改革、对外征战的受益者。
      包括说,在这一波从征西域到一战之间,大顺除开国之初外的最大一波封侯风口期里,爬上来的大部分人。
      这群人的普遍特点,就是都交了实权,但又在军中有威望。
      还有一部分人,蹲在已经退化成养老院的总参谋部枢密院养老。
      能打。
      能搞经济。
      造反,不行。
      平事,很行。
      当然,你要说新皇帝一上台,屁股还没坐热乎的,就先大戮功臣什么的……他们未必会等死,但问题是新皇帝一般脑子也不至于这么不好使。啥水平啊,你当你一个碗打出来的天下呢?还是跟老皇帝似的人脉手腕都硬啊?
      所以,在李欗看来。
      既然刘钰用“修黄河”来表态,或者说代替新兴的军功贵族们表了态。
      那么,除非就是李欗的亲哥,一上台。
      二话不说先杀一波这批风口期封爵的;再宣布自己在湖北的改革尝试太吓人了通通退回去;再宣布养海军太费钱了通通解散;再宣布退伍兵的南大洋分地政策花钱太多船票太贵通通取消……
      那么,李欗觉得,若是这般,自己大有机会。
      否则的话,大抵是没机会的。
      故而,现在刘钰回京,和他来谈对“自由贸易”的看法。
      李欗也只能当成是个纯粹的学术问题。
      所以,他很自然地避开了大顺国内市场的问题。
      而是以海军的身份,谈起来他对“自由贸易”作为世界新礼法、而扩大天下概念的想法。
      李欗觉得,大顺使使劲儿,其实能当地球的天子。
      以“自由贸易”,取代“周礼藩属”。
      各国分工,各司其职,若楚负责苞茅、齐贡献鱼盐。
      比之此时,便是顺为天子,它国或产粮食、或产白纸、或挖白银、或做市场、或种甘蔗、或搓棉纱、或为方伯征讨不臣、或为蛮夷而天下共击之。
      各司其职,分其礼器。
      天子六师,诸侯舰有定额。
      自由贸易,而为新礼。
      以各国金融商人,为素封之大夫。
      违礼法者,天子提军征之,效一战大顺迫英国解散东印度公司、取消茶税和棉布禁止令故事。
      违分工者,天子提军征之,效大顺毁灭孟买苏拉特达卡等地织布故事,叫你搓棉纱不准织布,你就搓棉纱不准织布,想要升级则以当地金融买办素封大夫为内应,除之而后快。
      李欗是站在海军,或者说站在大顺这个获取商业霸权的工具的角度上谈的。
      这种想法,在大西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基本成型。
      只不过,显然,这不是刘钰想听的内容。

第二七九章 最终的闹剧(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