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指点迷津之恩[2/2页]

映画录 口贩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谢谢您。”
      於歌连忙站起身道谢。
      侯孝贤导演摆手示意不必如此,又开口继续说道。
      “这次来釜山国际电影节,给我的感触很多,这里的模式很好,我希望国内也可以有一个这样,给大家交流的平台。”
      “前两天我在这里评选短片奖的时候,如果没记错,应该看到了你的作品。”
      “《完美的红绸鱼料理》,挺不错的短片。”
      老先生向於歌投过去一个赞许的目光。
      於歌听完以后差点儿没蹦起来。
      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短片入选了。
      “真的很感谢您。”
      於歌倍儿有礼貌,而他也应该有礼貌。
      “剧本是内地一位有名气的导演的,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於歌连忙问道。
      “是哪位?”
      “娄烨。”
      於歌一愣,他当然知道了,而且还是知道的不能再知道了。
      因为娄烨的电影风格他太喜欢了,尤其是去年他看到的娄导的一部电影——《苏州河》,让他好好知道到了一把抗肩拍摄镜头,大广角,流光溢彩的街道和室内夜景是什么模样。
      尤其是开篇的剪辑,那短短几分钟的混剪戳进了他心窝里。
      两个人不相识的人坐在了一起。
      然后呢。
      然后当然是爱情。
      於歌爱死这股闷骚的矫情劲儿了。
      当下一愣,问题却脱口而出。
      “娄导还需要电影扶持?”
      这个问题有些唐突,没有礼貌,於歌说完就后悔了,报了个歉意的眼神。
      侯孝贤并不在意,意味深长的说道。
      “你看完剧本就知道了,国内应该没有人敢投资。”
      於歌连忙又抓紧了手里的剧本,决定回去找个住宿的地方,仔细阅读。
      “此趟南韩行,收获颇丰,可惜国内的好像只有我们三个,老中青算是占了个全。”
      “我期待着看到你成为国内电影的中流砥柱。”
      最后老先生鼓励了一句。
      隔古代,有种说法叫知遇之恩。
      这个说法在於歌和老先生这里是说不通的。
      但是短短的几句话,让於歌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极为通透的想法。
      这叫指点。
      宋时有程门立雪,苦苦寒冬,杨时立程门,求的就是几句指点。
      於歌生不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但是他现在把老先生的位置,在心中摆到了极高。
      於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当下也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便开口说道。
      “谢谢您,我会努力的,为了电影,做些什么。”
      “那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毕恭毕敬的鞠了一躬,向老先生以表感激之情。
      老先生点了点头,先去吧。
      於歌后退几步,弓着身子,退到第五步的时候,转身走向门口。
      老先生看着於歌心翼翼的关门,心里有种恍然隔世之感。
      十六年前,他对一个初露锋芒的年轻人说,很期待能看到你能成为国人电影界的中流砥柱。
      八年后,在戛纳电影节上,那个年轻人站在台上,摘下了属于国内的第一座金棕榈。
      而他,在台下大声叫好。

第十三章 指点迷津之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