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犀,不谋而合。
就像姜大爷和昆汀一样,当年姜大爷操着一口蹩脚英文,就能和昆汀在戛纳电影节上聊的热火朝天。
所以说,优秀的导演之间是互通的,心照不宣的。
如果你见到了一部电影有两个导演,要么是这两个人关系极好,在电影上有着相同的理念,相同的风格。
不然是死活融不到一起的。
这是个领导人的任务。
领导从来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指手画脚。
尤其是自己视之为信仰的东西。
而另一种情况,就是这是个烂片。
不知道有没有人经常会在脑袋里幻想出电影的场景,是的,电影制作就是一场造梦的过程。
所以盗梦空间在保持商业性的同时还有它的存世性,就是因为它牵扯到了一大批人的情节。
造梦。
台湾导演杨德昌的影片《——》里有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看一部电影,就等同于经历过了一段人生。
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才要格外珍惜每一部好片子,因为这在没有电影之前,是没有办法想象的事情。
什么人生经验不都是吃亏吃来的,但是一部电影却很有可能告诉你无比珍贵的人生经验。
电影太伟大了。
我们不仅要感谢全球内推动电影发展的每一位电影人。
还要感谢在19世纪末的十五年里,开发出动画摄影的那些人。
威廉格林创造时进摄影机。
赫尔曼凯斯勒推出了变影放映机。
乔治德梅尼发明了光活机。
爱德华詹姆斯迈布里奇发明了走马观察镜。
还有很多很多,阿克尔和罗伯特威廉保罗,马克西米利安斯克拉达诺夫斯基,斯詹金斯,爱迪生……
以及最后把这些集为一体的卢米埃尔兄弟。
因为电影没有办法说是被某个人创造的,它需要拍摄,制作,放映,每个环节都是一个新的创造发明。
如果你没有了解过,你搜一下电影的历史,很有可能出来的只有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沙龙馆放映的《火车进站》,是电影被发明的那一天。
但实际上,它只是电影诞生的标志。
多少人物被无情的碾压在了历史的车轮下,浪花淘尽,为人不知。
说到这里,我们顺嘴一提。
有过这么一部电影。
开头是十三个角色,彼此之间完全没任何关系,他们在同一天同时碰到十三件彼此无关的事,十三条情节线同时展开。
然后在观众的期待中,这十三条线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关联直到剧终。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臭名昭著的逐梦演艺圈。
这简直就是对电影某一种性质上的侮辱。
偏偏。
多少人因为好奇,给这样的侮辱带去了真金白银。
多少人明知道电影不怎么样,还是犟着嘴说,我们愿意,你管的着嘛?
如同前一阵子某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一部一般。
从某种性质上讲,不论是这样的导演,还是这样的观众,何尝不是对那些历史人物的羞辱,仿佛把他们挂在耻辱柱上,狠狠地鞭挞一般。
越扯越远了……
拉回主题,於歌没有诞生这个念头,自然就想着的是如何拍好这部片子。
到了饭点,於歌和柳河一同在食堂进餐。
还引来不少同班同学的关注。
不过你要是没这个本事就别充那个婊纸了,很多人和老师走的近是因为肚里墨水充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真的有人是舌头灵活。
两个人交流着,越说越起劲。
柳河和当初的郑勋拓一样,发现於歌这孩子很是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肚子里有点儿东西,而且很懂人情世故,别看是留学生,也起了照顾的心。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了。
拍!
柳河来做导演,於歌充当副导演,两人共同担任编剧的身份。
接下的工作就冗长许多了。
两个人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电影剧本交流,由内到外,同时,柳河在一群大公司里寻找制片方。
一个月过去以后,零二年四月这天,於歌突然一拍脑门的和柳河说道。
“我要去一个剧组,导演助理,朴光春导演的。”
柳河同意,回应一句。
“好,剧本也差不多先这样,有什么变数拍的时候我们再讨论。”
你看看,这就是一个来自四十岁的中年人对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的认可。
“我没问题。”
好,一中一少暂时拍定,兵分两路。
於歌在第二天收拾好东西,赶往了上次面试的地方,找到了正在喝茶的朴光春大导。
看到和朴光春大导演正在喝茶的那个人,愣住呆在了原地。
第二十六章 电影这一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