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章 苻融[2/2页]

从石传 西新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王猛摇了摇头,朗声道:“此二人虽说没什么大本事,然则庾氏在晋国到底是一等一的大族,试想若是连庾氏嫡裔都来投效我大秦,于天王的声望必然大有增益,晋室却不免要落个灰头土脸。”
      苻融心中其实颇不以为然,不过他素来尊敬王猛,当下点点头道:“既然如此,请王公回信应了庾氏兄弟所请便是。”
      王猛哈哈笑道:“今日起,这六州军政皆归博休治理,我却是不便回信了。博休何不亲书一封,也好让那庾氏兄弟归心。”
      “善!待手头事情忙完,我且修书一封便是。”
      王猛见苻融答应,便继续谈及下一桩事务。到底事关六州大局,可谓千头万绪,连日来两人疲于各项交接,忙得是天昏地暗。总算交代得差不多了,王猛便动身往长安而去,留下苻融一人望着满屋子堆积成山却又井井有条的文书信札,不由得暗暗心惊:王公之才,当世须无出其右者耳!短短数月,关东六州事无巨细皆都处理得滴水不漏,更立下各项规章,条条严谨无缺。照此看来,我只须萧规曹随罢了。
      一念至此,却又不免有些耿耿。苻融在国中可是名望极高之辈,来关东更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倘若事事照着王猛设计好的路子来,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些失落。
      目光抬处,苻融豁然看到武沈那封信件,心念一动:王公定下来的那些大方向自然不要去变,万一乱了章法,坏的却是我苻家的天下;可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倒不妨弄出些变化来,也教大伙儿瞧瞧我苻融的手段。
      当下苻融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回信,大意就是让武沈及庾氏兄弟在晋国内部捣腾出乱子来,无论成败,只要动静越大那便越好,以此作为投秦的进身之阶。接着他派人喊来武遵,当面承诺:“若是诸位能够震动建康,当以秦国的高官厚禄为报,譬如一方太守之职。同时我也会安排边境诸军向晋国发难,以牵制晋国边军。”
      武遵拜辞而去,回到海陵向乃父及庾氏兄弟具言苻融的要求。
      几人面面相觑,愣了半晌,最后还是庾希拍案道:“干了!左右都是个死,与其这般窝窝囊囊地不敢见人,不若拼一把,说不得还能找桓老贼报我庾家的血海深仇!”
      武沈也道:“但使桓老贼活在这世上一天,只怕终有一日会查到海陵来,到那时只得束手待毙。我等索性先发制人,万一事有不逮,那就寻机会潜去秦国便是,想必到时候阳平公必然会厚待我等。”
      武遵就是个年轻气盛的火爆脾气,平日里仗着自己小有勇力,经常舞刀弄剑甚而横行乡里,属于唯恐天下不乱的那种。这时候听说要寻机作乱,顿时激动不已,连连叫好!
      四位主事者里头三个都决定了为苻融“办事”,于是六道目光一起扫向沉默无言的庾邈。
      庾邈参军出身,计谋不少。只见他先是眉头紧皱,过了片刻展颜笑道:“外兄(即表兄)在海陵人脉广博,我等可散尽家财,聚集海寇渔霸起事,搜夺船只沿大江而上。太和四年枋头之败,晋室水军尽数折在北地,至今元气未复,只在建康江面有几部水军。我等舟师到处,必可一举控制京口。我庾家在京口颇有些旧部,更皆此处流民众多,到时候我等便以京口为基础大肆扩张。运气好些指不定能与桓老贼一争高下,再不济也能如阳平公所言,震动建康!”
      其他三人闻言一起叫好。事不宜迟,当下各自忙碌起来,近日便要起事。
      他几个忙得可谓是风风火火,可惜他等全没想到,此时邺城内的大秦阳平公苻融早已把此事抛到了脑后——别的不提,至少当日苻融答应的出动边军骚扰晋国一事,从头到尾就没有过影子!
      苻融事务繁忙不假,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根本没把庾氏兄弟等人当回事情。在苻融心里,他几个成也好、败也罢,皆无关大局;成了自然最好,败了最多找些虚职空位安置他等便是,反正早就答应了王猛,总要收了他几个。

第三十七章 苻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