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就更不作打算了。王凝之静静看着段随,貌似神情无异,心中却无端一酸:这段随的确是个人物,难怪阿元心动。。。谢玄瞅瞅段随,又看看王凝之,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
。。。。。。
夜深人静,骁骑军大营陷入了沉睡,然而刘裕的营房里却是悉悉索索,人声不断。仔细看去,骁骑军将领们差不多都到齐了,只听刘裕道:“将军宁可自己孤身犯险,也不肯伤及一个弟兄,这样的头儿又到哪里去找?我刘裕不才,这次就算送了性命,或者回头给将军斥责,也定要偷偷跑了去帮忙!你等怎么说?”
染干津道:“将军是个好人,待我不薄!这条命随时拿去都行,我染干津随你去!”张威、昌隆兄弟等人也纷纷表示定要同行。
皇甫勋犹豫了一下道:“你等根本不通水性,如何帮忙?”
染干津脸色一红,呐呐道:“大不了寻条小舟乘夜渡去便是。到时我闭了双眼,怎么也要强撑过去。据说那楼船稳如泰山,上了楼船我不就活了过来?”
“就是!就是!”大伙儿一齐应和。皇甫勋讪讪一笑,不再说话。
“胡闹!”费连阿浑发了话:“那楼船处在叛贼水师中央,若是驾了船前去,恐怕近不到跟前便给发现了,岂不是白白送死?到时候叛贼若是借此向段将军发难,那可不害了段将军?”
众人一齐垂头无语。
刘裕气道:“都怪你等连个游水都不会!若是像我这般,只需一根小小树干便可泅渡到江心,夜色里出发必定不会叫人发觉。试想以我弟兄几个的身手,倘若都能上了那楼船,又何惧些许叛贼?
说到这里,刘裕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陡然间怪叫一声,手舞足蹈地冲出帐外,头也不回的去了,留下满帐骁骑军将领面面相觑,全然摸不着头脑。风中传来他的声音:“我须过几日才能回来,若是将军问起,大伙儿替我遮掩一二。”
。。。。。。
隔日天气颇为晴好。旭日东升的时候,骁骑军大营内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这是桓熙派来的部众,态度倒也尚可,只是话一出口却让骁骑军众将士一齐叫骂了起来。
原来桓熙支走了骁骑军后,兴抖抖地杀往京口。不料叛军吃了亏之后老实了许多,再也不肯出城野战,只是死守城墙。桓熙的铁甲军缺乏攻城器械,甲胄又沉重,实在不适合登城。冲了三两回,徒损了百八十人,毫无进展。
半夜时分,武沈又带了一千死士突然开城夜袭,闯进桓熙营中四处纵火。总算铁甲军精锐,折腾了半宿好不容易才把武沈打退,回头检点营中,竟然折了三百多甲士,更被一把火烧去了粮草,士气顿时大沮。桓熙只好退兵数十里扎营,又派人到附近郡县催要粮草。眼看姑孰援军依旧遥遥无期,他万般无奈之下居然想到押送武遵去京口城下,借以要胁武沈开城投降。这几个部众便是跑来讨要武遵的。
段随与骁骑军将士哪里肯答应?当即一顿臭骂将这几个桓熙部众赶了出去。这几个哭丧着脸跑回桓熙处,具言段随无礼至极、竟然豪不理会世子的军令,气得桓熙哇哇大叫。
不久后郗超跑来,说是侦得了段随抗命的原因。桓熙听完,突然嘿嘿笑了起来:“最好段随这厮叫九天龙一刀砍了脑袋!”郗超点了点头,森然道:“哪怕段随有命回来,此次他违抗军令在前,私放要犯在后。其罪证据确凿,待平定叛军,我等定要请桓公治他的大罪!”
桓熙阴笑着送走了郗超,霍然换上了一副极之狰狞的嘴脸,抽搐着面皮叫道:“来人,替我写一封密信送去九天龙处,告诉他明早换俘之人正是骁骑军军主段随。他若一刀宰了段随,骁骑军必乱!”
第四十二章 人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