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康二年(公元374年)三月初,鄨县,骁骑军的中军帐里,段随大声宣布了四路并进,反攻蜀中的大计划。好兄弟们一向唯他马首是瞻,而且这计划听来也确实可行,胜算很大——左右不就是杀秦军么?大伙儿轰然响应。
首要的问题乃是前去联络张育的人选。鲜卑人或者杂胡肯定是去不得的,小心人家当你氐人抓起来给活剐了;骁骑军中的晋人里,有头脸的也就剩下皇甫勋,刘裕,张威三个。
刘裕倒是跃跃欲试,却被老周一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给挡了回去;皇甫勋呐呐再三,直言自己拙嘴笨舌,只怕坏了大事;于是大伙儿的眼光齐刷刷看向张威。
张威素来寡言少语,比皇甫勋强不到哪里去,这一下顿时面红耳赤,正想寻个理由推托,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事情,脱口道:“周公!你说那张育乃是梓潼人氏?”
“然也!张育一族居梓潼已历三世,也算当地望族。”
“果然如此,那这趟差事张威接下了!”张威呵呵一笑,神色竟是相当从容,大不类先前窘态,倒把众位兄弟唬得不轻。刘裕眨巴眨巴眼睛,说道:“威哥,这么威风?遮莫你昨晚又去涵碧楼了?”
涵碧楼乃是鄨县最大的风月场所,大伙儿闻言一起笑了起来。张威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胡说八道!你才昨晚去了涵碧楼!臭小子,年纪不大,却满肚子腌臜心思!”刘裕一笑,吐吐舌头闪过一边。
张威转过头来,朝着段随与周仲孙一拱手,开口道:“将军,周公!我祖上本是南阳人士,永嘉南渡之时本欲迁往东南,只因兵荒马乱,以至族人离散,各分东西。我家这一支南渡之后定居义兴郡,历四世;我大父少时便有孝悌清廉之名,被本州大中正推举为官,到了我耶耶之时,已然领一郡(兰陵郡)太守。另一支却不幸为乱军裹挟,一路奔西南而去,最后竟入了蜀中,直至落脚在梓潼。其时蜀中乃是伪成(成汉国)当道,由是两支音讯断绝。”
张威顿了顿,继续道:“及至永和三年成汉覆灭,巴蜀重回天朝,两支渐渐又恢复了音讯往来。只因路途太过遥远,沟通并不频繁,不过终究互认了宗亲,更共修族谱。两年前我军平定京口庾、武之乱之后,我曾回过义兴老家一趟,翻阅族谱之时,便曾见过张育这个名字!周公说张育一族居梓潼正好三世,这么算将下来,必然是我同宗无疑!”
众人闻言大喜。彼时宗族观念极强,宗亲互帮乃是天经地义之理,倘若张威与张育真是一本族谱里的本家,那还有什么话不好说?正因如此,张威这么腼腆的一个人,居然也放话大包大揽起来。
计议已定,张威成了联络张育的不二人选。段随又安排刘裕去巴东,周仲孙则提笔给张重、尹万写信。
。。。。。。
一个月后。
事情进展得相当顺利,张威果然与张育同宗,如今更认了张育为族叔。三月底张威
第一百零八章 联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