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章 乙亥[2/2页]

从石传 西新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巩固了自己在中枢的权力;崇德太后更是下诏,以一百甲士持戟护卫谢安上殿,使后者的威望与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便是王彪之也远远不及。话说回来,谢安把持朝政之心固然日重一日,但其广行德政、专心国事,可从来也没亏了大节,故而恩威流布广远,竟得百官同心,其文雅的行止更是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追逐与效仿。
      晋国固然失去了一个才德皆备的英才,秦国可也没好到哪里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一个月之后,六月里,秦国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清河郡侯王猛突然病倒,卧床不起。
      大秦天王苻坚与大秦丞相王猛两个,真可谓古今少有的君臣相得。苻坚几乎将国中可以给予的职权尽数套在了王猛头上,以一个外族之人总统全国,这是何等的信任与器重?也许正是因为苻坚的君恩浩荡,王猛每日里兢兢业业、办事不遗余力,如同三国时候的诸葛武侯一般,事无巨细皆躬亲为之,终于落得个积劳成疾。这人又是个恩怨分明的性子,为人行事不免斤斤计较,心中郁积的事情多了,更是沉疴难愈,以致一病不起。
      苻坚是真个慌了,他对王猛的依赖之深,几乎便如弟弟对待兄长一般。于是苻天王亲自到南北郊、宗庙等处焚香祷告为王猛祈福,又派出使者前往举国名山大川请求诸神保佑。结果王猛的病情还真的有所好转,苻坚大喜,当即下令大赦天下以示庆贺。
      然而终究只是空欢喜一场,王猛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很快病情复又加重。王猛自知时日无多,便上疏长安,感怀天王对自己的恩德之余,更是直谏苻坚,说道:“天下九州百郡,我大秦已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更是如拾草芥;然而善始者未必善终,创业容易守成却难,还望天王效法先哲圣人,以十分的谨慎来治国,则天下幸甚,臣亦可死而瞑目也!”苻坚定定看着奏疏,悲从中来,嚎啕大哭。
      七月,王猛病危,苻坚赶到他家中探望。王猛气若游丝,却挣扎着起来,紧紧抓住苻坚的手,说道:“晋国虽僻处吴越之地,终究是正朔相承,如今更是上下安和,臣请天王万不可轻易图谋晋国!鲜卑、羌虏才是我大秦真正的仇敌,长久定为大患,宜渐除之,则我大秦社稷必安!”一语既毕,气绝而亡,享年不过五十一岁。
      苻坚痛哭流涕,此后三次临棺祭奠,每次皆大哭不止,更对着太子苻宏哭喊道:“莫非苍天不愿让孤家一统六合么?为何这么快便夺走我的王景略?”其后颁下诏命,追赠王猛为侍中,其余丞相等职位如故,赐东园温明秘器(古代显宦使用的棺材和随葬品),帛三千匹,谷万石。由谒者仆射这样的高官亲自监护丧事,葬礼则依汉大将军霍光故事,谥曰武侯,并强令朝野上下跑到街巷里恸哭三日才罢。
      秦国擎天柱王猛的死讯不久传到了建康,晋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都觉着这是老天爷在帮自己,然而也有不少人,譬如谢安、王彪之等却殊无欢意。
      谢玄觉着奇怪,便开口相问。谢安冷着脸将王猛的临终遗言说了一遍,继而长叹道:“王猛此人终究是我汉家血脉,未必没有维护我族之心。他在时,苻坚对其言听计从,则我大晋尚能保一时安平,自可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王猛既去,当世再无人能劝得住苻坚;苻坚为人好大喜功,只怕不久就要倾国来袭了!”说完拂袖而去。
      谢玄若有所思,一会儿点了点头,一会儿又摇摇头,最后忍不住嘟囔道:“叔父此言未免偏颇了。我大晋国祚焉能指望区区一个王猛?该来的总是要来,左右不过一战罢了!真个拖将下去,我大晋固然能积蓄些许国力,他秦国还不是一样突飞猛进?”
      (王猛绝对是十六国时期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可惜本书的主线在燕、晋而不在秦,主角与王猛的交集又实在不多,故此对其笔墨不重。写到乙亥年时,笔者也只得遵从历史,忍痛将这位大英雄大豪杰送归天界。嗟乎!)

第一百三十章 乙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