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这位置实在令人眼红,那些与桓家有着或多或少关系的大臣们,明知此事与自个基本没多大关系,也忍不住跳将出来,扯着嗓子推荐起自家的亲朋好友来,甚至还有愣头青开口推举桓家族人的,自然是被满殿文武哂笑抵斥,于是挠挠头、悻悻然退下。
江东士族也有心争他一争,几番唇枪舌战之下,终究还是力不从心,落得个怏怏无奈。
临了这大桃子还是要由南渡大族来摘,只是究竟花落谁家呢?满殿目光纷纷望向了站在诸臣首位的谢安石,连皇帝司马曜也不例外。就见谢安清了清嗓子,大声道:“臣举荐征西将军司马、南郡相谢玄!”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谢玄是谁?不就是你谢安的嫡亲侄儿吗?叔父举荐自己的侄儿出任要职,此事听来真个过分。你谢安已然权势熏天,说到底这新军也是你谢安在幕后操纵,可连前台的门面都要用你谢家人,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罢?
朝堂之上嗡嗡之声四起,有的人神情激动、甚至做出愤愤不平的样子来,谢安却毫不在意,气定神闲、一脸淡然。待四下里响声渐息,谢安微微一笑,朗声道:“诸公稍安勿躁,且听谢安一言,瞧瞧这谢玄当不当得大任。”顿了顿,开始了一番长篇大论。
“谢玄少(第四声,指年少时)有气度,及长,熟读经、史,其人固然雅致,又深谙兵法韬略,善骑射也!”
谢玄的出身那是没得挑了,一等一的高门;魏晋朝是著名的“外貌协会”,而谢玄的长相气度从来都是他的优势,在建康士族阶层里头大是有名;此刻大伙儿从谢安嘴里听到的,俨然是一个文武皆备的才俊形象。
“兴宁(公元363365年)年间,谢玄为大司马桓温掾属,筹谋军事多矣;咸安二年(公元372年),谢玄以一己之力募集流民乡勇,一战而退秦将俱难,又与骁骑将军段随合力,在武原败秦将都颜;前年去岁,谢玄为征西将军司马、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其统筹军事之能,为征西将军赏赞也!”
方才谢安只是粗粗为谢玄张目,这会儿则摆起了事实——谢玄可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他十多年前就在西府军中效力,算得上是老资格了。武原之战更是实打实的大战功,谁也抹煞不了。就近来说,两年前谢玄被征西将军桓豁辟为司马、南郡相,干得相当出色;去年晋军三道齐出、声援凉国之时,乃是由桓豁统筹大局,谢玄受命担任监北征诸军事,一手操持了诸军的军备、后勤、相互沟通,展露了极强的军事才能,让桓豁赞叹不已,还曾上书朝廷为其表功,此事众臣皆知。
讲道理、摆事实,谢安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满殿文武都说不出话来了——瞧来这谢玄真是不二人选啊,出身高、卖相好,能文能武,论战功有战功,论军才有军才。。。就凭他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流民、成军抗敌一节,这等手腕、这等胆略、这等情商,恐怕殿上就没几个人比得了。
大殿里陷入一片沉寂——事儿,就这么定了么?
终究心服口不服,几个昔年的桓党中坚本着不捣乱白不捣乱的心态,嚷嚷着鼓噪起来。一阵稀里哗啦之后,不知是哪个使了些小手段,硬生生推出一个人来。殿上众臣定睛看时,原来是散骑常侍郗超。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举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