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七章 募兵[1/2页]

从石传 西新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晋国太元二年四月下旬,广陵城头竖起了新军大旗。谢玄将令所指,轰轰烈烈的募兵大计就此展开。一封封檄告、一骑骑信使,流水般向着江淮各地而去。
      谢玄只怕应募者不足,写了多封亲笔书信给江淮那些大佬们请其帮忙;刘牢之弟兄八人乃至几百中坚则纷纷北上南下,亲自跑去拉人;广陵城门口巨大的布告之下,黄灿灿的铜钱、彩飘飘的布帛堆得小山一般高,但有前来投军的,当场即可取去;便是大江对岸的京口城里也是热闹一片,段随带了麾下将尉四处奔走,帮忙招募。
      事实证明,谢玄的担心纯属多余——募兵大旗竖起来的当天,广陵城里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早有那血气方刚的汉子们冲到北门外募兵处投军。来者络绎不绝,不多久队伍竟然排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一眼望不见头。这头炮打得可谓极响,谢玄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第二日、第三日更加不得了——不但广陵城周遭依旧应者如云,广陵本郡内譬如江都、海陵、高邮、堂邑等等,诸县皆有豪杰义士闻风而来,一条长龙眨眼间变成了两条,三条。。。登记文书的军中书佐忙得头脑发昏,只恨没多生了几只手。
      再往后面,先是一大拨京口壮士渡江来投,紧接着下邳国、东海郡、兰陵郡、彭城国。。。不断有外郡勇士踏足广陵。谢玄这下子有底了,连夜下达命令,将选拔标准拔高了不止一筹,顿时将一些欲图浑水摸鱼的街市无赖、地痞流氓尽数拒之门外。饶是如此,城门口堆积如山的钱帛也给削去了一大半。谢玄看到,哈哈大笑之余,连声催促簿曹从事到府库中继续拉来成车成车的“阿堵物”,再次堆了个蔚为壮观。
      其实眼下跑来的,不过是各地乡中自发前来的骁勇斗狠之士罢了,人数毕竟还不够大,谢玄真正在意的,乃是他等奔走多年结交的那些流民帅。江淮大地之上,正有无数北来流民依附着大大小小的流民帅过活,若是得他等来投、或者退而求其次——他等能派遣部众来投,那才真正遂了谢玄的意。
      结果没让谢玄失望。旬日之后,刘牢之等人一个接着一个回到了广陵。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等每一个回来之时,身后必定跟着人数众多的流民武装——有的流民帅索性拆了自家的坞堡、全数来投,有的则还保留些家底,还有些派来投军的人数不多、却送来不少钱帛示以慷慨。。。无论如何,看到这一队队、一群群、整建制跑来投效的流民武装,谢玄是真个笑歪了嘴。特别是看到李都、刘斌这两张熟悉的面孔,居然带上了全数部曲来投,各自不下五百人,谢玄大为激动,当场封他二人为军中校尉。
      粗粗一算,才不过半个月时间而已,投军之人竟已接近万五之数,大大超过了众人的预期。朝廷为新军定下的编制乃是两万,想当初大伙儿可是觉着:两万人这么多,即便打了多年的基础,也总要用个一两年功夫才能募齐罢?何曾想到竟然顺利至斯?(募兵不同于征兵或者魏晋时流行的世兵制,有“志愿军”的意思在里头。募兵制的问题是难以募集足够兵员,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征兵或者世兵制而来的兵源可谓老少通吃、良莠不齐,而募兵则相当关注应募者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等,故而通常来说,募来的兵马其战力远远强于征兵、世兵所得)
     &n

第一百四十七章 募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