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正午,烈日当头,白花花的阳光把柏油马路都晒化了。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间点还跑到室外去活动,所以偌大的一带地方,都很安静,只有路边柳树上的知了在不停的鸣叫。
从东山风景区却突然走出了一个身材高大挺拔的男子,他脚步很快,似乎并不在乎刺眼的阳光,顺着偏僻冷清的山间小道,没几分钟就走出老远。
他去的方向,是为民饭店。
不过,盛夏的天气,说变就变。
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滚滚,遮天蔽日,豆大的雨点像泼水一样倾落下来。
男子看见下雨了,便放缓脚步,撑起一把土黄色的油布伞,慢慢朝目的地走去。
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破旧不堪的“为民饭店”,今时变得更加荒凉,完全找不出人烟。
为民饭店这个地方,曾经是热闹非凡的集市。为民饭店就是那个年代的高档场所。每逢赶集日,这里人来人往。只有过路的货车司机,穿着中山装的乡镇干部,才敢大摇大摆的进去吃饭。而十里八乡的农民们,只能拿起自己揣着的老玉米面馒头充饥。想进为民饭店吃餐饭,都是一种奢望。
后来,因为新修的国道改线,不再从此地经过,这里便逐渐沉寂,但种种传闻却多了起来。说这里邪气很重,人们无事最好少来。曾有人夜晚走过这里,看到路中间有百元大钞,兴冲冲的跑去捡,结果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死,司机下车抢救时发现,这人握在手里的,只是一张冥币。又有人发现,某日深夜,这里灯火通明,有不少商贩摆摊设点,高声叫卖,仿佛早些年的集市又恢复了。这人看见货摊上的物品价格实惠,忍不住挑选了几件,然后兴冲冲的往家赶。结果他一直走、一直走,本来不长的路程,却走到天亮才走回家。回去一看,夜里买回的物品都成了泥土。这人后怕不已,知道自己遇上了鬼市,吓得不轻,生病卧床很久,才慢慢康复。
现在,撑着油布伞的男子站到了“为民饭店”的篱笆墙外。
他望着眼前的景象,静静的伫立。
院门口歪歪斜斜挂了一个招牌,上面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楚。一幢又脏又旧的二层楼房修建在一处斜坡上,看不到半点烟火。而山路另一侧高耸的峭壁,让人感到压抑。
这一切,除了更陈旧之外,跟十余年前并无差别。
冷风“呜呜”的吹着,男子伸出手去,推开了院门。
记得上一次来时,站在院中央,他便感觉阳光照在对面山峰上,将巨大的阴影投射到院中,像是要倒下来一样,让人心神不宁。这一次,他将右手自然而然的垂在大腿外侧,手指开阖不定,立即掐算出这里的方位果然大有玄机!
&
第三十一章、旧地寻仇(1)[1/2页]